A股市场迎来并购重组风口,农药龙头中农立华(603970.SH)也在此时宣布收购计划。
5月21日,中农立华发布《关于签署股份收购意向书的公告》,根据公告,中农立华与陶维康等浙江省台州市农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台州农资”)自然人股东于5月20日签署了股份收购意向书,拟以现金方式或其他方式收购陶维康等自然人股东持有的台州农资不少于50%股份。本次收购完成后,台州农资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中农立华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有助于公司进一步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动态,增强客户粘性,快速提升浙江当地及周边市场渗透率。同时,标的公司将与公司作物健康业务板块形成高效协同,扩充公司产品及服务作物范围,提升公司市场响应速度、决策效率及公司品牌终端影响力。
公告发布当天,中农立华股票一字涨停,收盘价为15.62元/股。5月22日,中农立华股价高开低走,截至午间收盘,股价下跌4.55%,收于14.91元/股。
投资项目补短板
此次中农立华对台州农资的收购金额暂未明确。其在公告中表示,基于股权价值评估协商,初步估值范围为不超过正式交易文件签署日时最近三年(2022年—2024年)经审计平均扣非归母净利润的10倍,并结合后续资产评估情况,经转受让双方协商确定最终的股份交易价格。
台州农资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作物解决方案及配套农资的提供商。其经营范围与中农立华有所重合,主要产品为农药、肥料、种子等,该公司于2022年9月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交易。
根据公告,2022年-2024年,台州农资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4100.10万元、4515.08万元、3659.29万元,三年间平均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091.49万元,以此粗略计算,中农立华对台州农资的初步估值范围约为4.09亿元。
中农立华收购台州农资,直接的影响或是营收和利润的助力。
公告显示,2024年,台州农资营收为6.03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36.09万元;今年一季度其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83亿元、1301.45万元。截至一季度末,台州农资资产总计为4.41亿元。
另一方面,收购浙江当地企业或可加强中农立华在浙江及周边市场的竞争力。中农立华主要业务为农药流通及植保技术服务业务,在全国范围销售农药原药、制剂及相关产品,同时面向种植户提供作物健康解决方案,开展植保产品的使用技术指导、应用示范、加工和分装等服务。
时代周报记者查询中农立华财报发现,其未公布各区域营收占比。5月21日,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中农立华董秘办,相关人士表示,中农立华是在全国范围运营的农药流通企业,但也存在一些优势和弱势区域。中农立华在浙江及当地周边区域的部分经济作物、种植大户等方面存在短板。公司希望通过这次投资项目或并购整合,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上述人士表示,“此前中农立华也通过参股一些公司在其他区域进行布局,此次收购是公司上市以来动作较大的资本运作。公司对外投资较为审慎,决策并不仅仅停留在董事会层面,公司的上级单位也会对此类项目进行评审。”
近两年业绩回调
中农立华属于农化流通服务领域,成立于2009年。中农立华官网显示,该公司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下属企业、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2017年,中农立华在上交所上市,公司经营规模位列全国农药行业第4名。
分行业看,农药流通是中农立华主营业务,占总营收的99.77%。其中,农药原药和农药制剂是中农立华最主要的两大产品,2024年,毛利率为10.19%的农药制剂营收同比下降2.78%,毛利率为3.33%的农药原药营收同比增长7.51%。而在2023年,中农立华农药原药产品营收经历了超过30%的同比下降。
这或许源于2024年国内农药原药价格降幅相比2023年有所收窄。
实际上,中农立华所处的农化行业已经历两年漫长的去库存。2022年以来,受上年原药价格暴涨以及部分新增产能的释放,原药价格总体回落。
2024年,国内原药价格继续下跌,已位于近几年来的历史低位。根据中农立华财报,截至2024年底,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报72.92点,同比下跌9.07%,跟踪的上百个产品中,约64%的产品价格下跌。
中农立华业绩也随行业出现波动。2022年前,中农立华营收、净利润连续3年保持双位数增长;而近两年,其营收增速明显放缓、净利润也出现下滑。2023年,中农立华营收同比下降超10%,净利润同比增长6.91%;2024年,其营收为105.96亿元,同比增长1.30%;净利润为2.03亿元,同比下降9.55%。
中农立华上述董秘办相关人士表示,近两年公司业绩有不同程度回调,与行业趋势有关。“未来行业趋势无法预判,公司应对下行周期的方式是基于公司自身,通过四大业务板块的协同共进,保持收入和利润端的基本稳定。”
在今年3月的投资者问答中,中农立华表示,经历两年去库存后,渠道客户不愿意再恢复到过去的库存机制,低库存水平成为常态,加之国内产能冲击,供应过剩使得目前农药产品价格维持在低位运行。行业内公司大部分采取价格战的策略维护渠道,这很大程度上压缩了行业整体的盈利空间,市场能否回暖取决于国内去产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