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孚股份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增162.25%,单季赚了2567万元,前三季度净利润也接近6500万元,同比增长超26%。营收同样亮眼,三季度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23.52%,前九个月累计达15.48亿元。按理说,这种业绩表现该是股价起飞的信号,但现实却令人错愕——就在财报发布前夕,公司股价当天直接跌停,收盘价17.73元,跌幅10%,成交额近6亿,市值缩水至约67.88亿元。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份强劲的经营数据其实早在10月23日晚间就已通过多家财经媒体释放:钾系列产品和硅烷偶联剂盈利能力提升成为业绩增长主因。从公告来看,2025年1-9月,钾系列产品销量超16万吨,贡献收入8.7亿元;硅烷偶联剂销量3.38万吨,收入突破4.2亿元,两项产品平均售价分别上涨14.33%和下降11.76%。尽管硅系列价格下滑8.53%,但整体结构优化带动利润大幅释放。与此同时,原材料中金属硅粉采购价同比大降25.84%,显著缓解成本压力。
可为什么市场在利好出炉前选择了“用脚投票”?我翻看了当日的异动分析,发现背后逻辑并不简单。其一,此前已有迹象显示主力资金在撤离,龙虎榜净卖出上亿;其二,ESG评级被下调至B级,引发部分机构对可持续性的担忧;其三,虽然最终财报喜人,但市场在发布前普遍预期“增收不增利”,尤其担心硅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会拖累盈利。再加上短期炒作概念退潮,技术面破位,多重情绪叠加导致资金提前避险。
说实话,看到这个数据对比,我心里是有点震动的。一家企业明明交出了净利润翻倍以上的成绩单,却被市场先摁在地上摩擦,这恰恰暴露了A股的一个老问题:信息滞后与情绪主导往往跑赢基本面。我不是为抄底辩护,但必须承认,这次跌停和随后披露的业绩之间存在明显的背离。如果后续没有新的利空出现,这种错杀或许正孕育着修复的机会。
当然,我也保持一分清醒。高增长是否可持续,还得看行业景气度能否维持,特别是钾化工和硅烷材料的需求韧性。但从目前产销数据和成本端改善趋势看,三孚股份至少在2025年走出了有效的结构性调整。接下来的关键,是看资本市场能不能重新定价这家公司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