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4万份期权注销,金桥信息释放什么信号?
上海金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603918)于2025年11月21日发布公告,宣布已完成对59.34万份股票期权的注销。此次注销源于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决议,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有5名激励对象因离职不再具备激励资格;二是2024年度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未达标。根据2022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相关规定,这部分已授予但尚未行权的期权被依法依规注销,并已获得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的确认。
公告明确指出,本次注销不涉及股本变动,不会对公司总股本及财务状况产生直接影响。从程序上看,整个过程符合股东大会授权和监管要求,属于常规性的股权激励管理操作。
我怎么看这次注销?
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我并不意外。作为长期关注A股科技板块的投资者,我对金桥信息这一类带有明显“政策概念”标签的公司一直保持观察。它身披数字经济、智慧政务、AI、云计算等多重热点外衣,理论上应该很受市场青睐,但现实却有点“高开低走”的味道。
先说这59.34万份期权的注销——表面看是常规动作,但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值得细品。一方面,5人离职说明核心团队存在一定流动性;另一方面,公司业绩未达考核目标,直接触发了激励条款中的退出机制。这意味着,至少在2024年,金桥信息没能交出令管理层满意的答卷。
可有意思的是,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9.17%,达到4.27亿元,亏损也收窄了17.36%。这说明业务仍在推进,基本面没有恶化,甚至略有改善。那为什么资金反而在撤离?你看龙虎榜记录,近期多次出现净卖出,主力资金尤其是大单持续流出,连一些老牌公募如富国、华安也开始减持或退出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我认为,市场的犹豫在于:增长质量还不够扎实。虽然营收向上,但仍处于亏损状态;虽然概念丰富,但缺乏能讲清楚的盈利路径。新进的机构像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更多是在押注政策风口,而非企业自身现金流反转。
技术面上MACD出现金叉,短期或许有反弹机会,但我更关心的是:下一次股权激励考核时,公司能不能真正达标?如果总是靠“注销”来调整预期,那再美的故事也会褪色。对于金桥信息,我保持观察,但不会重仓押注——毕竟,在A股,活下去比蹭热点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