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桥信息董事王琨拟减持不超246,505股,占其持股总量的25%,这一消息于2025年11月20日由公司正式公告披露。此次减持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进行,实施期间为2025年12月11日至2026年3月10日,减持原因系个人资金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该减持比例与其作为董事每年可转让股份不超过25%的承诺一致,符合监管要求,且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动。
王琨目前持有金桥信息986,023股,占总股本0.27%,其持股主要来源于公司历年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及部分股权激励。本次拟减持股份也明确为资本公积转增所得。从公告内容来看,整个减持安排合规透明,未涉及一致行动人,亦无其他特殊安排。公司在公告中强调,将督促相关股东依法依规操作,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董事减持背后的信号
我看到这则公告的第一反应是:这次减持量不大,仅占公司总股本的0.0675%,对整体股权结构几乎无影响。但放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仍值得细品。金桥信息近期股价报收17.39元,跌幅2.74%,成交额达3.59亿元,显示出一定交投活跃度。而王琨选择在此时提出减持,虽说是“个人资金需求”,但也不排除他对当前股价位置的认可——毕竟在A股市场,高管减持往往被视作一种隐性的估值判断。
更让我在意的是公司的基本面走势。根据最新财报,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30.46%,归母净利润也下滑13.36%。主营业务中房地产租赁占比高达87.58%,受地产周期拖累明显。尽管公司持有东方证券、海通证券等优质金融资产,具备一定投资收益支撑,但主业承压已是事实。
减持背后是否有深意?
我认为,不能因为一次合规的小幅减持就断定管理层看空公司,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反映出核心人员可能面临流动性压力。尤其在行业整体低迷背景下,高管变现行为更容易引发市场联想。不过,北向资金近期新进成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近593万股,说明仍有机构看好其长期价值,尤其是在上海自贸区和国企改革概念加持下。
综合来看,这次减持本身影响有限,但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公司在转型期的某种现实困境。我对金桥信息的看法是:它有资产、有背景、也有分红记录(上市以来累计派现超53亿元),但缺乏业绩增长动能。如果未来不能在科创投资或园区运营升级上打开新局面,仅靠存量资产和参股权益撑场面,恐怕难以重获资本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