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灵光"和阿里"千问"的双响炮
今天软件板块又热闹起来了,软件50ETF盘中涨超1%,成交额接近3000万元。这波行情背后,是阿里系在AI领域打出的"组合拳"。
两大杀器同日亮相
蚂蚁集团今天扔出了个"王炸"——全模态通用AI助手"灵光"。这个产品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能用自然语言30秒生成可交互的小应用。我试了下,让它做个"溏心蛋计时器",输入需求后真的生成了可调节参数的应用界面。这种"一句话开发"的能力,把AI从聊天工具变成了生产力工具。
阿里那边也没闲着,"千问"APP昨天刚开启公测。这款产品整合了阿里生态内各种生活场景,从订票到购物一站式解决。有意思的是,它直接对标ChatGPT,用的是阿里自家开源模型Qwen3。
为什么市场这么买账?
从机构观点来看,这波行情有几个支撑点。首先是政策面暖风频吹,高层最近发文要推动AI等新技术的场景落地。其次,三季报显示AI应用板块利润同比增长155%,增速还在加快。
更关键的是技术突破。现在大模型成本正在快速下降,比如GPT-5的价格比前代降了37.5%。成本降低意味着应用端能玩的花样更多了,这直接刺激了市场情绪。
生态闭环的威力
阿里这步棋下得妙。你看蚂蚁"灵光"能生成应用,而"千问"则打通了支付宝、淘宝这些超级入口。换句话说,阿里系正在构建"生成+落地"的完整闭环。相比之下,ChatGPT还得依赖第三方应用接入。
不过话说回来,这类产品最终拼的还是用户体验。现在各家都在跑马圈地阶段,谁能真正黏住用户还得观察。就像当年团购大战,最后活下来的不一定是先发者。
机会与风险并存
软件50ETF近20天净流入超8200万元,资金用脚投票说明看好这个方向。但咱们也得清醒,AI应用的商业化还在早期,波动难免。就像去年元宇宙概念火爆,最后能兑现的没几家。
我的建议是,可以关注但别盲目追高。特别是ETF投资,更适合用定投方式平滑波动。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AI商业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