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两年,ESG在全球范围内面临一些质疑,但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晨光”)首席可持续发展官陈姿丹认为,可持续发展始终是企业长期价值的战略锚点。
4月25日下午,2025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会 “在乎者赢,先人一步——可持续跃迁的全球经验与本土策略” 主题论坛上,陈姿丹作了《向善者先:晨光ESG破局之路》的主题演讲。
陈姿丹说,过去一两年,世界范围内ESG遭遇到一些阻碍,从资本市场来看,全球最大的资管机构贝莱德退出气候联盟,ESG基金普遍收缩;从政策端看,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同时全力支持传统能源复兴;从企业端看,有些企业ESG部门频频出现空壳化趋势。她本人也频频被问及ESG是否遇冷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仍然是企业的必选项吗?陈姿丹说,晨光的答案是肯定的,晨光相信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创造可以相辅相成,可持续发展始终是企业长期价值的战略锚点。
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文具制造商之一,晨光从2015年设立“晨光彩虹公益基金”开始,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走过将近10年。晨光是中国文具行业首个发布ESG报告的上市企业,今年则发布了面向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尼尔森调查显示,77%的Z世代更喜欢购买可持续品牌,并且愿意为可持续产品多花费10%的价格。陈姿丹说,晨光在实践中也确实感受到年轻消费者对于可持续环保产品充满好奇与热情,这不仅是商业趋势,更是属于年轻一代对于地球环境的承诺。晨光愿与行业、与消费者携手,一起书写可持续的商业未来。
陈姿丹分享了晨光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到集团的核心业务和运营模式的一些经验。
她认为,首先,在战略设计初期,通过顶层设计自上而下驱动ESG业务的深度绑定非常重要,比如通过设定高管的ESG KPI,每年确定年度的重点工作项目,并设定清晰的责任分工和汇报线路,让可持续发展融入到各个业务条线。
其次,只有与业务深度绑定,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晨光不断推出具有环保属性的产品,通过有趣的环保主题活动,九木杂物社通过绿色积分等等方式,让年轻消费群体亲身感受到,通过购买一支笔怎么让地球减负,并且通过持续迭代的购买体验,将可持续理念转化为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内部氛围搭建必不可少。她认为,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每个人的行动。晨光通过内部ESG大使选拔,让员工参与公益实践。“很多员工从一开始完全不知道ESG是什么,现在已经把ESG作为自己的分内事。这种观念的转变,让我坚信社会价值的创造已经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陈姿丹介绍,晨光正在拓展全赛道、多品类长期的可持续产品开发。过去一年,晨光对标了国内外的绿色产品标准,从产品安全、节约资源等五大维度构建评价框架,也制定了晨光首份可持续产品企业标准,并全面纳入产品的开发流程。同时积极寻求可再生、可降解、更安全健康的原材料,聚焦减塑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推出了首款碳中和文具。
在减碳方面,晨光以长期主义的视角看待气候行动与环境保护,将绿色转型纳入更长远的企业发展规划当中,于2024年底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在可持续供应链方面,坚持企业的文化价值观是“好别人才好自己”,通过培训、整改等方式,牵手上下游产业链一起在ESG方面做出更大的提升。
同时晨光关注员工培训与发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支持员工长期成长。企业内部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制度、高管公益行等方式,营造人人公益的企业文化。
陈姿丹说,今年3月底,晨光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明确了面向2030年在四大支柱方面的目标,进一步推动ESG从理念转化为更可量化、可追踪的落地行动。到2030年,希望至少20%的产品能够采用可持续设计,所有ESG评估和审核要覆盖80%的供应链,在赋能员工和社区方面希望能够赋能千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