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电子出手了,5.73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5.98亿元)要拿下丹麦液冷龙头Asetek全部股份——这起跨境并购,看似是一次普通的制造业出海动作,实则暗藏战略野心。
根据公告,春秋电子将通过其在新加坡设立的全资子公司CQXA Holdings.PTE.LTD,向在纳斯达克哥本哈根交易所上市的Asetek发起自愿性全面要约,价格为1.72丹麦克朗/股。虽然Asetek近年来业绩承压:2024年净亏损2394万美元,2025年前三季度再亏627万美元,主因是大客户采购比例下滑、新业务投入高,但这家公司手握的核心资源不容小觑——它是全球台式电脑液冷散热技术领域的先行者,拥有超20年的行业积累,长期为戴尔外星人、华硕、NZXT等一线PC品牌提供高性能散热方案,年出货量达70万至100万台。更关键的是,2025年10月,Asetek刚与核心客户签下两年不低于3500万美元的保底采购合同,意味着从2026年二季度起,盈利拐点可能到来。
战略转型的关键落子
说实话,这笔收购让我看到的不只是“买技术”,而是一个传统结构件厂商的突围决心。春秋电子原本主营消费电子金属结构件,客户也多集中于笔记本电脑产业链,属于典型的代工型制造企业。这类业务毛利率低、议价空间有限,且高度依赖下游大厂订单。而液冷,尤其是高端PC和未来AI终端所需的散热解决方案,正在成为高附加值的新赛道。
我之所以看好这次布局,是因为它踩准了两个趋势:一是高性能计算设备对散热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无论是游戏PC还是边缘AI终端,都面临严峻的热管理挑战;二是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从“代工”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跃迁的必然路径。Asetek不仅有成熟的技术体系和国际认证资质,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打入全球主流品牌的供应网络。这对春秋电子来说,等于拿到了一张通往高端市场的入场券。
而且别忘了,并购完成后Asetek将纳入合并报表,春秋电子可以在保持其独立运营的同时,优化生产成本、整合客户资源。这种“技术+制造+渠道”的三重协同,远比单纯扩大产能来得更有想象力。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Asetek目前仍在亏损,整合跨国团队、消化海外资产历来不易,后续能否真正实现1+1>2,还得看执行力。但我认为,在当前时点敢于出手收购具备核心技术的海外标的,本身就说明了管理层的战略定力。这不是一次财务投资,而是一次赌未来的转型押注——如果成功,春秋电子有望从一家默默无闻的结构件供应商,蜕变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电子+液冷”综合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