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7 18:37:50 股吧网页版
近5000万罚单背后:审计师“火眼”破迷局,董事长减持遭处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K图 603880_0

  日前,南卫股份一纸公告,揭晓了一场持续近两年的监管博弈结果:南卫股份董事长李平与财务总监项琴华因内幕交易,被江苏证监局处以合计近5000万元的罚没款。这张罚单的背后,是一场审计机构与上市公司实控人之间的正面较量。

  2022年底,天衡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天衡所”)在对南卫股份审计时,敏锐发现其“在建工程”科目存在资金占用疑点。面对南卫股份的不配合,审计方步步紧逼,最终确认问题并坚决出具否定意见报告。

  然而,知悉内情的南卫股份高管却选择了另一条路。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董事长李平大规模减持公司股票818.40万股,避损金额达1177万元;财务总监项琴华也同步减持。

  天衡所坚持发布的否定意见报告,不仅让南卫股份股票被ST,更成为监管查处的关键证据。如今,随着罚单落地,这场由专业怀疑引发、以内幕交易惩处告终的监管案例,再次释放出资本市场“零容忍”的明确信号。

  审计“火眼”揭资金迷局

  当上市公司董事长与审计机构意见相左时,谁更有底气“硬刚”?南卫股份的案例给出了明确答案:在“长牙带刺”的监管新态势下,秉持专业与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正成为制约公司“关键少数”违法违规行为的关键力量。

  这场较量的核心,围绕着一笔被挪用的资金。2022年末至2023年初,天衡所的审计项目组进驻南卫股份,开展年度审计工作。审计师的职业敏感让他们迅速捕捉到异常——公司在“在建工程”科目上存在账务缺口,且有迹象表明,部分用于“倒贷”的资金被挪用后未能归还。这像一道微小的裂缝,引起了审计师的高度警觉。

  随后,一场专业的“攻防战”悄然展开。从2023年2月6日至28日,年审会计师孙某薇多次向南卫股份追问在建工程问题,并索要支撑材料,但南卫股份方面始终未能给出合理解释。这种不配合的态度,反而加深了审计师的怀疑。通过结合前期梳理的账户及资金流水,审计项目组运用专业分析,“穿透”了复杂的资金流转表象,推测出存在“公司资金通过在建工程被占用”这一关键事实。

  2023年3月1日,成为整个事件的转折点。天衡所审计项目组负责人罗某华、孙某薇基本确认了资金占用问题的存在。事务所的“硬刚”态度在此刻彰显无疑。当日,天衡所负责人郭某在接到项目组汇报后,直接向南卫股份前董事会秘书明确指出:资金占用将直接影响审计意见,并要求股东方尽快归还资金、配合查清真相。这不仅是风险提示,更是一道不容妥协的最后通牒。

  次日,审计方的立场更为坚决。罗某华、孙某薇明确告知南卫股份,拟对2022年度财务报告出具“非标准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这意味着,一旦报告发布,南卫股份将直面监管关注与市场信任危机。审计师并未止步于内部沟通,而是主动约谈南卫股份董事长李平,反复强调问题的严重性。然而,南卫股份的核心决策层似乎选择了另一条路。

  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2023年3月1日至4月28日),知悉内情的关键人物——董事长李平和财务总监项琴华,并未将主要精力用于整改问题、配合审计,而是匆忙决策,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方式大量减持公司股票。李平一人便卖出818.40万股,套现近4800万元,企图规避未来股价下跌损失的意图昭然若揭,避损金额高达1177万余元。

  然而,审计机构的专业坚守,让这场“精准减持”变成了“精准被抓”。天衡所顶住压力,于4月17日拟定并最终于4月28日发布了出具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和非标意见的财务审计报告。公告一出,南卫股份股票随即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股价应声而落。审计报告的“一纸否定”,不仅揭开了南卫股份内部控制的疮疤,也如同一盏探照灯,照亮了此前隐秘的内幕交易行为,为监管部门的后续查处提供了最坚实的证据链起点。

  南卫股份的案例表明,现代资本市场治理中,审计机构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橡皮图章”。它们凭借专业能力构筑了第一道防线,其“不配合就否决”的强硬姿态,正成为震慑财务舞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基石。

  千万避损触发没一罚三

  “逃”得果断,“罚”得严厉。南卫股份董事长李平与财务总监项琴华试图在内幕信息曝光前“金蝉脱壳”的行为,最终换来了一纸沉甸甸的罚单。江苏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清晰地勾勒出当前监管对内幕交易“零容忍”的红线。

  根据处罚决定,公司董事长、实控人李平作为法定内幕信息知情人,不晚于2023年3月10日便已知晓资金占用这一重大利空信息。然而,他并未选择及时披露并整改,反而利用信息优势和时间差,在3月14日至28日的短短十数天内,决策控制其个人证券账户,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疯狂抛售“南卫股份”818.40万股,成交金额高达4796.78万元。经监管部门测算,其这一系列操作成功规避的损失金额约达1177万元。

  相比董事长的“大手笔”,财务总监项琴华的操作则显得“精巧”但同样难逃法眼。其在3月2日知悉内幕信息后,于3月21日至22日(即天衡所明确告知将出具否定内控审计报告的当天及次日),迅速卖出其持有的5.4万股南卫股份股票,成交额34.05万元,避损金额约10.17万元。

  对此,监管的惩处毫不手软,避损金额超千万的董事长李平,被“没一罚三”,合计罚没金额超4710万元。这一数字,远超其避损所得,形成了强大的经济惩戒与心理震慑。

  对于财务总监项琴华,虽然其避损金额仅为10.17万元,但监管同样施以重拳。其被没收违法所得10.17万元,并处以高达150万元的罚款。这意味着,项琴华的罚款金额是其违法所得的近15倍。

  这种“小过重罚”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在内幕交易问题上,无论涉及金额大小,只要触碰红线,就必须付出远高于预期收益的沉重代价,职务身份和知法犯法的情节更是加重处罚的关键因素。

  在受访人士看来,此案不仅是单一事件的终结,更是监管风向的缩影。它再次强调了“零容忍”不是空话,而是贯穿于线索发现、调查审理、量罚定责的全过程。从审计机构凭借专业怀疑“揭盖”,到监管部门的精准查处与从重处罚,一套由市场力量与行政监管共同编织的“天罗地网”正越收越紧。

  对李平、项琴华的严厉惩处,无疑为所有上市公司的“关键少数”敲响了警钟:在严监管背景下,任何企图利用信息优势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终将面临“秋后算账”,其个人不仅要吐出全部不当得利,还将遭到严厉的惩处,真正体会到何为“得不偿失”。

  中介机构全面升级内核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此番天衡所“硬刚”南卫股份,坚持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正是审计机构勤勉尽责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中介机构执业严谨度系统性提升的一个缩影。这并非孤立的个案,而是在监管层持续压实资本市场“看门人”责任背景下,整个行业发生的深刻嬗变。

  一方面,监管压力驱动行业自律升级。近年来,证监会明确强调对中介机构实行“一案双查”,坚持“双罚制”,即处罚公司也处罚责任人。这种“长牙带刺”的监管导向,使得违规成本急剧增加。在此背景下,中介机构以往可能存在的“侥幸心理”或“迎合客户”倾向被彻底扭转,主动加强内核控制和风险隔离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正如某会计所合伙人向记者透露:“现在监管是动真格的,一旦出事,不仅是天价罚单,还可能面临业务停摆乃至终身禁入。我们宁愿失去一个客户,也绝不能冒这个风险。”

  另一方面,内核质控从“成本中心”迈向“价值中心”。为应对日益复杂的财务舞弊手法和严监管环境,中介机构正在内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改革。

  具体而言,各大会计师事务所、券商投行、律师事务所均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加大投入。上述会计所合伙人介绍,其所在机构不仅增加了超过三成的质控人员数量,还新增了诸如“高风险项目双负责人制”“疑难问题行业专家会诊”等多道质控流程。这些举措旨在通过前置风险筛查和交叉复核,实现对潜在问题的“早发现、早研判、早应对”,从源头上提升项目质量,将尽职调查真正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除了流程和人员的加强,科技手段正被深度应用于尽职调查的全过程。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可视化工具,中介机构能够对企业及关联方的海量资金流水、工商信息、纳税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和智能分析,从而更有效地识别出隐蔽的资金占用、隐匿的关联交易以及虚构的业务循环。这种技术赋能,极大地增强了对类似南卫股份通过“在建工程”等复杂科目实施资金占用行为的识别能力,让“看门人”的火眼金睛更加明亮。

  从“会计所”到“全链条”,尽责要求逐步覆盖所有服务环节。这种严谨度的提升是系统性的,已从财务报表审计环节,延伸至IPO保荐、法律意见书出具、资产评估等全服务链条。券商投行在项目遴选和尽职调查中更为审慎,对持续督导期内上市公司的异常迹象保持高度警觉;律师事务所对出具法律意见的证据链条要求更为严苛。所有中介机构正共同织就一张更为密实的风险过滤网,任何一环的失守都可能引发连锁责任追究。

  南卫股份案例中,天衡所的坚持绝非偶然。它是监管持续高压、机构自我革新、技术深度赋能三者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当中介机构将执业严谨度视为生命线,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质量与诚信基石才能得到最基础的保障,从而真正发挥其作为市场“看门人”的核心作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