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友钴业子公司要向亿纬锂能供应超12万吨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这个数字一出来,整个新能源产业链都得看一眼。根据公司最新公告,华友钴业旗下成都巴莫科技与亿纬锂能正式签署《产品供应框架协议》,约定在2026年至2035年期间,由成都巴莫位于匈牙利的工厂向亿纬锂能的匈牙利生产基地供应合计约12.78万吨的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其中2027到2031年这五年间就将交付约12.65万吨,占总量九成以上。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虽然对当期业绩无重大影响,但未来批量供货后有望显著提振公司盈利能力。
这份协议背后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串数字。它明确指向了“大圆柱电池”这一技术路线,并聚焦欧洲高端车企的新一代电池平台需求。这意味着华友钴业不再只是原材料供应商,而是正在深度嵌入欧洲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其匈牙利工厂的布局,显然是一步提前落子的全球化战略。而选择亿纬锂能作为合作伙伴,也并非偶然。后者近年来在储能和动力电池领域双线发力,尤其在大圆柱电池方向上积极拓展海外客户,近期还被长江证券给予“推荐”评级,理由正是其出货增速超行业、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以及海外产能逐步释放带来的盈利潜力。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说,这场合作其实是两个“长期主义者”的牵手。华友钴业一直在推进“上控资源、下拓市场、中提能力”的一体化战略,从刚果(金)的钴镍资源到印尼的镍冶炼,再到如今欧洲本地化的正极材料生产,链条已经非常清晰。而亿纬锂能也没有盲目扩产,而是把重心放在高壁垒的产品线上,比如大圆柱和大型储能电芯。两家公司都不追求短期爆发,而是稳扎稳打地构建全球竞争力。
当然,风险提示也不能忽视。公告里明确说了,协议期限长达十年,实际执行中可能受政策、市场变化或产能爬坡进度的影响,最终销量仍存不确定性。而且一旦出现供货延迟或质量问题,还可能面临违约责任。但从产业趋势看,全球电动车渗透率仍在上升,尤其是欧洲市场对高性能、高安全性的大圆柱电池需求明确,这种长单本身就是一种信心投票。
在我看来,这笔订单不仅是生意,更是一种生态位的确认——华友钴业正从材料制造商,转向具备全球交付能力和技术协同能力的综合服务商。如果后续产能顺利兑现,这12.78万吨的供应量,或许将成为它在欧洲站稳脚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