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挺有意思,华友钴业三季报刚出来,营收净利都创了历史新高。589亿多的营收,42亿多的净利润,前三季度同比涨了快30%和40%,这个数字放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不能说绝无仅有,但绝对是有点东西的。更关键的是,第三季度单季利润15亿,虽然增速比前两个季度放缓了些,但考虑到整个行业最近的波动,能稳住已经很不容易。
我看市场反应有点耐人寻味——业绩这么扎实,股价反而跌了近5%。你说这是利空出尽?还是资金提前抢跑兑现?内情不得而知。不过从融资余额来看,就在前一天,融资余额还创下新高,说明杠杆资金其实是在往里冲的。一边是业绩支撑,一边是短期回调,这股子博弈的味道就出来了。
背后逻辑其实不复杂。今年钴价从年初16万多一吨干到快40万,直接翻倍还不止。刚果(金)那边从禁令转成配额制,供应缩量,生意社的数据摆在那里,市场转向短缺格局。这种时候,谁手里的资源多、链条全,谁就说话有底气。华友这边说了,刚果的配额对他们影响不大,长协订单正常走,而且印尼的KNI湿法项目明年投产后,光是伴生的钴,年产能就能再添上几万吨。这可不是小数目,自建产能含钴量超3万吨,原料端的主动权越攥越紧。
还有个细节值得注意,他们跟LGES签了个大单子,2026到2030年,光是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就要供应十几万吨。这种长期协议不是随便能拿下的,说明国际主流电池厂对他们的供应链能力是认可的。再加上之前和特斯拉、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头部企业的合作,客户结构基本覆盖了全球主流新能源产业链。
说到底,这家公司走的是一条“资源在外、制造在中、市场在全球”的路子,一体化优势这几年一直在释放。从镍钴锂开发到材料制造,再到回收布局,链条拉得完整。现在又在韩国跟LG化学搞合资建厂,国际化步伐没停。这种模式短期内很难被复制,尤其是在资源波动加剧的背景下,稳定性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