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凌晨,“主板零食第一股”来伊份(603777)回复近日消费者肉粽里吃出“带血创可贴”一事,“公司在关注到舆情的第一时间已启动全链路调查程序。”
来伊份事发的“高粽”系列产品,单价约5.9元/个,将近60元/kg,售价并不算便宜。“公司已对本批次蜜枣粽产品进行了下架处理, 消费者也可选择就近门店进行退换货、并可得到相同金额的额外补偿。”
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也将来伊份背后的“代工贴牌”模式推向聚光灯下。
“代工厂”的粽子:OEM代工模式隐患
近日,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在线下门店购买的来伊份蜜枣粽中吃出异物,疑似带血创可贴,并要求来伊份给出回应。
来伊份发布回应表示,粽子生产过程,明确规定“手上有伤口”工人不许参与裹粽环节,非接触环节员工也会佩戴“可探测” 专用金属材质创可贴。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出现“带血创可贴”。
公司随后进一步发布公告,已全面下架本批次蜜枣粽产品,消费者可选择就近门店进行退换货,并可得到相同金额的额外补偿。

这也怪不得来伊份零食,因为来伊份只负责“采购”,并不负责“生产”。
据投资者问答,来伊份自成立以来,经营零食大多为贴牌代工厂(OEM)商品。区别于靠互联网电商起家的三只松鼠(300783)、良品铺子(603719),来伊份自线下炒货店起家,从线下门店发展到线上平台。
也或许由于代工厂品质难以管控,来伊份收到大量食品安全相关投诉。近一年来,根据全国12315投诉平台公示,关于来伊份的投诉共有730条,几乎都与“食品安全问题”相关,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两位消费者投诉来伊份。

在口碑遭遇“食品安全”滑铁卢的同时,《财中社》发现,来伊份2024年财报也由盈转亏。
业绩由盈转亏,加速关闭直营店
2024年,来伊份营业收入为33.7亿元,下降15.3%;归母净利润亏损7527万元,上年为盈利5705万元,下降231.9%。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0.5亿元,同比下降1.2%;归母净利润为1244万元,同比下降79.7%。
来伊份管理层表示,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在华东等主要销售区域受市场环境的挑战较大,导致公司销售有所下降;同时,公司在门店从直营店转加盟店、开张“会员制仓储超市”的转型期业绩不及预期。
区别于同行业的三只松鼠、盐津铺子,来伊份的盈利能力较差。2024年,三只松鼠实现营收106.2亿元,同比增长49.3%;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增长85.5%。盐津铺子营业收入为53亿元,同比上升28.9%;归母净利润为6.4亿元,同比上升26.5%。
直营门店拖累来伊份的盈利能力。
自上市以来,来伊份无论营收高低,由于高直营门店的房租人力成本等大额支出,公司利润始终难以大幅超越1亿元。来伊份曾经的基本盘是直营门店,在2019年以后才加速加盟扩张。
至2024年12月31日,来伊份门店总数3085家,比上年的3685家净关闭600家。其中:直营门店1485家,比上年下滑425家;加盟门店1600家,同比下滑175家。据来伊份2024年报观点,加盟占比的逐年提升,标志着公司逐渐从传统零售企业向连锁管理服务+供应链平台型企业转变。
近年来,来伊份的直营门店数量不断缩水,从2019年的2439家降至2023年的1910家,而加盟店则从2019年的363家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1775家。
2024年,是来伊份加盟店首次闭店大于开店的一年。
而同样是靠直营扩张门店的良品铺子,遭遇和来伊份同样的危机。截至2024年末,良品铺子直营门店降至1000家出头,当年营业收入为71.6亿元,同比下降11%;归母净利润亏损4610万元,同比下降125.6%。
意识到加盟扩张也陷入困境的来伊份,开启“学习”山姆等会员仓储店模式。门店创新上,来伊份推出新一代主力店单店模型——Life生活店,面积更大、品类更丰富、服务社区生活属性更强,围绕家庭生活提供更便利、更具品质生活属性的商品。
曾经的零食“巨头”们在2025年正在“八仙过海”自救,例如三只松鼠在做大做强背后,已经自建工厂,准备自己掌握零食供应链;盐津铺子也深度绑定零食折扣店“鸣鸣很忙”等新零售渠道,重回增长渠道。
“带血创可贴”事件警醒的不止来伊份一家零食品牌——它刺中了代工OEM零食长期以来“重营销、轻品控”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