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树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已全部完成股票出售,公司公告显示,该计划所持有的公司股票已清仓完毕,目前资产全部转为货币性资产。根据相关管理办法和草案修订稿的规定,本期员工持股计划正式实施完毕并终止,后续将由管理委员会推进财产清算与分配工作。
这一操作属于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中的常规退出流程。员工持股计划通常设定一定锁定期,在满足业绩条件或时间期限后逐步减持变现。此次三棵树第四期计划的顺利完结,意味着参与该计划的员工已实现阶段性权益兑现。从公开信息来看,并未涉及任何异常操作或内部争议,整个过程符合既定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三棵树的市场表现较为强劲。截至今日收盘,股价报43.93元,涨幅达2.95%,成交额接近2.68亿元,主力资金连续三日呈现净流入态势。技术面上,MACD出现金叉信号,短期走势偏强,尽管筹码相对分散,但平均成本位于38.09元,当前价格仍有一定支撑。
更值得关注的是基本面的变化。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3.92亿元,同比增长2.69%;归母净利润高达7.44亿元,同比大增81.22%。这一增长并非偶然——早在上半年业绩预告中,公司就预计净利润将同比增长超80%,背后是经营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优化的双重驱动。
此外,三棵树正积极拥抱AI技术变革,已接入通义千问、Stable Diffusion等主流模型,并完成对DeepSeek的技术整合,成为“A股DeepSeek概念”板块的重要成员之一。这种在数字化转型上的主动布局,不仅提升了其在涂料行业的科技标签,也可能吸引了部分成长型资金的关注。
我始终认为,一家企业的长期价值,不能只看短期股价波动,而要看它是否在持续改善经营质量、强化核心竞争力。三棵树近年来坚持分红回馈股东,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11亿元,近三年分红比例也保持稳定,这说明管理层对现金流管理和股东回报有清晰规划。
同时,外资与机构持仓也在发生积极变化: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近期增持近600万股,而部分公募基金则选择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这种结构性调整,或许反映出市场正在从“配置逻辑”转向“交易逻辑”,资金更聚焦于业绩确定性和成长弹性。
在我看来,员工持股计划的结束只是一个节点,真正重要的是这家公司是否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从财务数据、技术投入再到股东结构优化,三棵树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它的基本面修复不是昙花一现。当然,若未来股价跌破42.30元的关键支撑位,也需要警惕短期回调风险。但就目前来看,它的故事,可能才刚刚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