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树刚刚发布了2025年前三季度的经营数据,不出意外地引发市场关注。这份公告显示,公司1-9月实现营业收入93.92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91.75亿元,同比增长2.11%。这个数字看似平稳,但拆开来看,内部结构的变化其实相当明显。
家装墙面漆成为最大亮点,销售收入达24.91亿元,同比大增11.80%,销售重量也超过产量,说明市场需求旺盛。基材与辅材同样表现不俗,收入28.50亿元,增长11.34%,这背后可能是公司在零售端和家装配套领域的持续发力。而另一边,工程墙面漆收入29.04亿元,同比下滑2.51%;防水卷材更是大幅下降28.62%,仅录得7.15亿元收入——显然,地产产业链的疲软仍在持续影响相关业务。
价格方面,多数产品均价同比下降。家装墙面漆单价从5.92元/kg降至5.85元,降幅1.18%;工程漆降幅更大,达到6.41%;基材与辅材单价下降12.69%,是所有品类中最大的。不过,这种降价并非被动倾销,而是与原材料成本回落相呼应的结果。数据显示,家装和工程墙面漆的主要原料采购价从去年的2.68元/kg降至2.37元/kg,降幅达11.57%。成本压力缓解,让公司有了更大的定价调整空间。
有意思的是,公司同日还发布公告,拟取消监事会,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能,并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这一治理结构的调整,在A股上市公司中并不常见,可能意在提升决策效率、降低治理成本。若最终落地,三棵树将成为又一家“去监事会化”的民企样本。
看到这些数据,我觉得三棵树正在经历一场静默但深刻的转型。它不再只是那个依赖房地产大客户的战略供应商,而是在通过家装零售、辅材体系的扩张,逐步摆脱对公装市场的过度依赖。家装漆和基材类产品的双位数增长,印证了其C端布局的成效。尽管防水材料业务承压明显,但整体营收仍保持正增长,说明内部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果。
当然,也不能忽视风险。股东户数小幅增加至14,230户,筹码略有分散;股价当日下跌3.40%,收于46.28元,成交额1.45亿,反映出市场对增长质量仍有疑虑。尤其是在地产复苏仍不明朗的背景下,工程漆和防水业务何时回暖,依然是个问号。
但我认为,当前的三棵树更像一个正在完成切换的引擎——从B端驱动转向B+C双轮驱动。只要零售基本盘稳住,成本管控得当,它的抗周期能力就在不断增强。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这样的转变或许比短期增速更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