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工程两股东拟减持不超3%股份
航天工程(603698)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国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创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与北京国创新能源汽车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合计减持不超过16,079,7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这两大股东互为一致行动人,目前合计持有公司股份65,960,323股,占总股本的12.31%。其中,国创基金持股8.72%,新车基金持股3.59%。减持方式将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进行,实施时间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即预计从2025年11月10日至2026年2月9日。减持原因为“股东经营计划和资金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持虽由两家机构分别提出,但合计减持比例明确限定在3%以内,且已承诺不存在不得减持的情形,也未涉及此前对持股期限或价格的特殊承诺。公告同时提示,减持结果将受市场环境、股价波动等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减持背后的信号:是压力还是常态?
看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并不惊慌。毕竟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股东因资金安排而减持并不少见,尤其是像国创基金这类产业投资背景的机构,退出本身属于正常资本运作的一部分。但从数据来看,主力资金近期确有流出迹象——五日主力净流入为-5051万元,今日更是净流出871万元,叠加MACD出现死叉,短期技术面略显疲软。
不过我也注意到,公司股价目前仍处于布林带中轨与上轨之间,中期趋势被评价为“强势上涨”,说明市场对其基本面尚未失去信心。问题在于,这种股东集中减持是否会打破现有的平衡?特别是当行业整体面临挑战时——航天工程所属的专业服务行业近五日净流出达6.81亿元,资金面承压明显。
我怎么看这家公司的未来?
说实话,我对航天工程的关注点不在这次减持本身,而在它所处的赛道前景。尽管公告里没提业务进展,但从宏观看,低空经济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5万亿元。虽然航天工程主营业务聚焦于化学工程而非航空器制造,但其背后依托的航天科技集团资源,理论上具备向高端装备制造延伸的能力。
但现实是,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财务表现面临压力。相比联创光电那样积极布局高温超导、商业航天的转型案例,航天工程近期缺乏亮眼的技术突破或订单释放。在这种背景下,大股东减持更容易被市场解读为“谨慎信号”。
所以我认为,这次减持虽属合规操作,但在情绪面上可能加剧短期震荡。投资者更应关注公司在新型工业化和高端装备领域的实际进展,而不是单纯追逐概念热度。如果后续没有实质性项目落地,那么即便是央企背景,也难挡资金逐步离场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