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嘉和人形机器人进入实地测试阶段,同时宣布与华为云深化合作——这个消息在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被正式披露,瞬间点燃了市场对具身智能落地前景的想象。
根据公司副总经理张晋博的回应,亿嘉和新一代人形机器人目前已在医院护理场景中开展稳定性验证和算法优化,属于“实地场景应用测试”阶段。这意味着它不再是实验室里的原型机,而是开始接触真实环境、直面复杂任务。更关键的是,亿嘉和作为华为云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全球首家深化合作伙伴,双方已签署CloudRobo深化合作协议,并将组建联合创新团队,共同推进机器人在康养、电力等行业的研发与落地。华为云方面会提供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全链路具身智能能力,包括数据生成、仿真训练、端云协同部署等技术支持,目标是让机器人具备类人的语义理解、情感识别和动态决策能力。
我一直在关注国产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而亿嘉和这次的动作让我感到有些不一样。大多数企业还在比拼关节数量、跑跳速度的时候,亿嘉和已经把机器人送进了医院,去做护理这种高交互、高容错要求的场景测试。这说明他们的思路很清晰:不追求炫技,而是以行业需求为牵引,做“能干活”的机器人。而且选择与华为云深度绑定,借力其强大的AI模型能力和云计算底座,相当于跳过了从零训练大模型的巨大成本和技术门槛。这种“场景+技术”的双轮驱动模式,比单纯堆硬件要务实得多。
我也注意到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比如量产时间、盈利预期。目前来看,产品尚未发布,量产节点也未明确。但从汪超总经理的回应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和毛利均大幅提升,亏损明显收窄,说明主营业务正在企稳。再加上参股子公司佗道医疗的手术机器人已多款获批上市,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协同效应。虽然有股东减持动作,但理由是长期持股后的正常退出,公司经营基本面并未动摇。
在我看来,亿嘉和走的是一条“垂直深耕+生态合作”的路线。它不像某些初创公司那样试图打造通用机器人,而是依托自身在电力、医疗等行业的服务机器人积累,逐步向更高阶的具身智能演进。这种路径风险更低,商业化路径也更清晰。尤其是在当前资本市场对AI落地极度渴求的背景下,谁能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谁就可能成为真正的赢家。而亿嘉和,或许正悄悄站在这个爆发前夜的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