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隆达股东合林基金计划减持不超过3%股份,这一消息在今日资本市场引发关注。根据公司发布的公告,持股5.99%的股东——杭州合林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合林华添信成长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拟在未来90个交易日内,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483.3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161.11万股(1%),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322.22万股(2%)。此次减持源于该基金自身的资金需求,所持股份来源于此前协议转让。
从减持节奏来看,实际减持将在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才开始,即最早于2025年12月11日启动,持续至2026年3月10日。值得注意的是,合林基金目前并无一致行动人,且未作出过其他关于持股或减持的特殊承诺。本次减持行为也符合证监会及上交所的相关监管规定,不涉及控制权变更风险。
市场反应与基本面背离?
看到这个减持计划时,我第一反应是: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减持?毕竟从近期市场表现看,康隆达并不算弱。就在昨日,股价上涨7.67%,报收33.70元,成交额达3.67亿元,主力资金单日呈现净流入。更关键的是,公司基本面其实正在改善——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尤其是锂电池板块随着天成锂业和协成锂业的产能释放,逐步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而且,公司在海外布局上已有实质性进展,越南生产基地稳定运行,海外收入占比高达78.04%,这在当前人民币汇率环境下反而构成利好。筹码层面也显示股东户数减少、人均持股上升,说明流通股有集中趋势。
所以在我看来,这次减持更像是单一财务投资人的退出决策,而非对公司前景的否定。合林基金作为私募产品,其存续期或收益兑现压力可能是背后主因。况且其减持比例控制在3%以内,采用集中竞价与大宗交易结合的方式,对市场的冲击相对可控,不太可能引发剧烈抛压。
长期价值仍取决于主业转型
说实话,我对康隆达的关注点早已不在传统手套业务上了。虽然这块仍占营收近七成,但真正决定估值上限的,是它在锂电池上游原料领域的渗透能力。硫酸锂溶液到碳酸锂的垂直整合,让它踩中了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只要锂价企稳、下游需求回暖,这部分资产的价值重估空间不小。
当然,股东减持始终是个情绪扰动项。但我认为,短期波动不足惧,关键要看公司能否继续兑现业绩。如果2025年报能延续前三季度的增长势头,那么这一次减持带来的影响,大概率只是阶段性的情绪回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