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晚间,锂电材料领域龙头企业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璞泰来”)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出炉。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7.00亿元,同比增长37.25%,经营性净现金流16.69亿元,同比增长55.14%,净利润与现金流双双改善。
前三季度,璞泰来盈利能力与经营稳健性同步提升。综合毛利率32.45%,较上年同期提升3.35个百分点,盈利水平迈上新台阶;资产负债率稳定在54%左右,财务结构保持稳健。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大增55.14%,与净利润规模基本持平,盈利兑现能力加强,经营效率持续优化。
从业绩推进节奏来看,璞泰来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已完成年初股权激励计划23亿元考核目标的73%。适逢四季度储能与动力电池行业传统旺季属性,以及公司在手订单充足的支撑,全年业绩目标达成具备较高确定性,为投资者提供稳定预期。
从前三季度的表现来看,璞泰来“材料+工艺+设备”全产业链布局优势进一步显现,各大主营板块形成良好的相互促进效应。根据三季报,此次公司业绩增长原因主要系下游动力和储能电池市场展现了良好的增长态势,璞泰来持续巩固研发与工艺创新优势,以差异化的产品和产品组合积极匹配下游客户需求;隔膜涂覆加工业务在充分满足动力电池客户增量需求的同时实现储能领域的强势突破,隔膜销量及涂覆加工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璞泰来PVDF(聚偏氟乙烯)业务有效把握市场机遇,以稳定的产品品控获得增量订单,在激烈竞争中实现销量增长。在负极材料业务方面,通过产品创新和降本增效,经营情况逐步改善。此外,璞泰来通过管理效率提升实现了对成本、费用的良好控制,推动了利润总额的提升。
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亦成为公司未来业绩持续向好的重要支撑。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江瀚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储能电池产业已从导入期迈入高速成长期,在“政策驱动+市场机制”双重推力下,产业链上下游正加速布局。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165GWh,同比增长65%,前三季度累计出货430GWh。
据了解,今年以来,璞泰来在储能领域取得较大突破,相关订单的持续增长也成为驱动公司营收提升的核心动力之一,并与动力电池业务形成协同互促的良好格局。
在聚焦锂电上游主业,深入推进平台化协同战略的实践中,璞泰来通过一系列产能建设与技术突破,持续巩固自身竞争优势。该公司在四川一期10万吨负极先进产能逐步投产,超快充、长循环等多款创新系列产品正逐步导入市场,新一代超高速悬浮隔膜涂布设备实现批量应用,2亿平方米国产化基膜产线成功自研,CVD硅碳持续出货,材料与设备协同战略取得的系统效应成效显著。
值得关注的是,璞泰来极片事业部的设立以及8GWh制浆及极片涂布线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强化了其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璞泰来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整卷交付”的新模式有效实现了与全球客户需求和供应链资源的动态耦合,既满足了TWh(太瓦时)时代客户多元化供应的战略需求,也为企业开辟了“破卷式”发展的新路径。
上述负责人表示,整体而言,璞泰来平台化协同发展战略,正在有效达成产业链闭环,提升存量业务护城河、市占率和规模效应,并且对于布局海外市场和新业务开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帮助企业真正进入系统性成长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