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李耿光
近来,A股公司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火热。去年底以来已有讯飞医疗科技、南山铝业国际成功登陆港交所,此外,歌尔股份旗下歌尔微今年年初已递表港交所,而诺力股份(603611.SH)旗下子公司中鼎智能近日公告赴港上市计划。
据港交所公告,2025年5月9日,中鼎智能(无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鼎智能”)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上市。
中鼎智能于2009年成立,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场内物流和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产品为集成智能物流管理软件与堆垛机、穿梭车等设备的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服务于新能源、汽车、医疗等行业。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就2024年收入而言,中鼎智能在中国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行业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1.7%,在中国工业领域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中排名第二,也在中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领域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中排名第一。
中鼎智能业务和收入高度依赖新能源行业,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的仓储及智能生产解决方案。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中鼎智能来自新能源客户的收入分别为12.61亿元、13.07亿元和13.48亿元,占同年总收入的76.8%、77.1%及75.0%。
业绩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简称报告期),中鼎智能营收分别为16.43亿元、16.95亿元、17.98亿元;利润分别为7057.7万元、7818.2万元和8862.2万元;毛利分别为2.31亿元、2.38亿元、2.36亿元。

中鼎智能绝大部分收入来自核心产品——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报告期内,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为15.99亿元、16.03亿元、17.28亿元,收入持续增长。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对锂离子电池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的需求增加,主要归因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以及中国政府出台了激励制造企业仓库管理和场内物流系统智能化升级的有利政策,推动了智能场内物流系统的市场需求增长。

2025年第一季度,由于收入确认受到客户接受公司解决方案的时间的影响,公司的收入较2024年同期略微下降。
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公司的营收从16.43亿元增至近1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8%,但净利润仅从7058万元增至8863万元,增速显著落后于营收。而且,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呈现下降趋势,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14.1%降至2024年的13.1%。这一矛盾反映出公司在新能源行业激烈竞争中议价能力不足。

中鼎智能面临着客户高度集中与行业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中鼎智能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为12.12亿元、12.69亿元和12.84亿元,分别占当年总收入的73.8%、74.9%和71.4%。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高且集中,对新能源行业头部企业依赖度大。
中鼎智能称,若公司的部分或全部大客户减少或取消采购订单,或在接受公司的产品时出现重大延误,或公司的任何大客户未能及时付款,都可能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中鼎智能诉讼纠纷频发。报告期内,公司涉及三项合同纠纷的索赔。其中,三起纠纷案均为公司提起索赔,客户对公司提起反诉,涉及违约罚款等累计金额超7000万元 。法院判令冻结公司银行存款人民币1150万元。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上述纠纷尚未作出判决。
股权结构方面,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诺力股份持有中鼎智能99.60%的权益并有权行使投票权。诺力股份合计约35.54%的股权由中鼎智能的执行董事兼董事长丁晟(持有5.05%)及丁晟的父亲丁毅(持有约28.17%)和丁毅的配偶毛英女士(持有2.32%)持有,他们共同构成一致行动人士。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股权高度集中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低下或中小股东利益受损。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递交港交所IPO前,据招股书披露,2024年11月2日中鼎智能向控股股东派发股息2350万元,并于2024年12月全额支付,这被外界质疑为“利益输送”。
反观诺力股份,资金状况不尽如人意。截至2024年末,诺力股份负债率超60%,应收账款高企达16.48亿元,同比增长19.81%。 据2025年一季报,诺力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亿元,同比大降72.79%,上年同期为-1.45亿元。
此外,诺力股份多名高管转任中鼎智能引人关注。如,今年5月6日诺力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陈黎升申请辞职,辞职后其将继续担任中鼎智能(无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职务;同时,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戴文斌申请辞职,其也会参与中鼎智能的经营管理相关工作。这可能引发母公司与子公司治理结构重叠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