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脖卖不动了”的声响越来越大。
过去一年,卤味三巨头仍未能摆脱“魔咒”,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三家公司的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下滑,“最差业绩”距离高光时刻越来越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看到,极速扩张后,三家公司2024年开始收缩版图,其中,煌上煌和周黑鸭一年时间关店七八百家。相比之下,绝味食品收缩的步子迈得更大,门店总数从2023年底的15950家滑落至今年4月的12129家。
近年来,市场竞争加剧、消费环境变化、门店布局调整等原因,导致卤味行业市场增速放缓。在业内看来,酱卤肉制品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竞争”的转型期,供应链整合能力、食品安全管理及差异化创新能力将成为企业突围的核心要素。
煌上煌净利润跌四成,卤味集体走下坡路

2024年,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业绩情况。
营收、净利润两位数下滑,卤味公司的处境难言乐观。
2024年,绝味食品实现营业收入约62.57亿元,同比下滑13.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27亿元,同比下滑34.04%。
2017年3月17日上市以来,绝味食品始终保持盈利状态,虽然起伏较大,但从归母净利润的绝对值看,2024年财报是绝味食品上市以来最差“成绩单”。
行业失光,煌上煌同样走入谷底。2024年,煌上煌实现营业收入约17.39亿元,同比下滑9.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0.4亿元,同比下滑42.86%。
煌上煌2012年9月5日上市,业绩高光时刻出现在2020年,当年,公司营业收入约24.3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82亿元。
相比之下,2024年,周黑鸭实现营业收入约24.51亿元,同比下滑10.7%;年内溢利约0.98亿元,同比下滑15%。
周黑鸭自2016年11月11日上市以来业绩相对稳定,但是净利润跌破1亿元的年份并不多,上一次还是在2022年——收入约23.43亿元,年度溢利约0.25亿元。整体来看,周黑鸭距离上市之初的高利润(2016年和2017年,公司的年度溢利均超过7亿元)已经越来越远。
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2024年的营收净利均出现同比下滑,在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看来,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众多卤味品牌涌入,消费者选择增多,需求被分散。近两年量贩零食连锁品牌发展迅猛,预包装卤味制品及肉制品零食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无形中替代了现制卤味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经济环境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消费者对卤味制品的购买意愿和能力下降。
此外,三大巨头都存在门店调整情况,关闭低效门店产生销售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成本费用也增加了负担,绝味食品广告宣传费大增,煌上煌促销及固定费用上升。而部分公司投资失利,如绝味食品对外股权投资亏损拖累利润。
不再跑马圈地,绝味食品“消失”三千多门店
卤味消费需求疲软,企业开始加速收缩。
煌上煌在财报中提到,2024年,顾客购买力和消费场景发生变化,酱卤肉制品加工业老店单店收入同比下降;同时公司门店拓展不达预期,门店数量出现负增长,导致经营业绩达成不理想。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三家公司的门店数量均在2024年大幅缩减。

最近两年,周黑鸭和煌上煌的门店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底,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业拥有3660家专卖店,其中直营门店241家、加盟店3419家,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28个省份。回望一年前,截至2023年12月底,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业拥有4497家专卖店,一年砍掉门店837家。
周黑鸭闭店开始大刀阔斧。截至2023年底,周黑鸭的门店总数为3816家,其中自营门店1720家,特许经营门店2096家。截至2024年底,周黑鸭的门店总数为3031家。
周黑鸭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在进行门店拓展时,公司淘汰了部分低质门店,积极推进门店服务升级与精细化管理。同时,周黑鸭也承认,调整门店策略导致公司产生一定销售损失。
绝味食品2023年年报显示,当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双增,主要因为销售金额和门店数量的增长。截至2023年底,绝味食品在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为15950家(不含港澳台及海外市场),全年净增长874家。在2024年年报中,绝味食品未披露公司的门店数量和增减情况。不过,半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绝味食品在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为14969家,关店趋势已经显现。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初,绝味食品的门店数量为12129家。
在2024年半年报中,绝味食品表示:“伴随着宏观需求和消费环境的转变,公司从跑马圈地式的开店策略转向精耕细作,将提升单店营收和保障加盟商生存作为首要任务,根据不同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门店模型,与加盟商共渡难关。”
业绩下滑、门店数量负增长,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三家公司的毛利率实现微增。
2024年,绝味食品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3.95%,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下滑20.75%。由于原材料采购单价下降等因素影响,其毛利率同比增加5.94个百分点,达到30.79%。
2024年,煌上煌酱卤肉制品的毛利率为38.03%。“从主要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趋势来看,2024年,公司主要原材料鸭掌、鸭翅、鸭脖等相关鸭副产品原料市场价格均处于低位,主要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生产成本的逐步回落带来酱卤肉制品业综合毛利率的稳步回升,酱卤肉制品业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5.93个百分点。”煌上煌表示。

2024年,煌上煌酱卤肉制品业排名前10位的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变动情况。截取自企业财报
在供应链深度整合中,周黑鸭2024年全年毛利率上升4.4个百分点至56.8%。
两亿广告费卖不动“鸭脖”,客单价下滑换不来销量
2024年,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三家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其中,销售费用的增长进一步挤压了绝味食品的利润空间。2024年,绝味食品的销售费用约为6.67亿元,创下上市以来最高纪录。对于销售费用23.31%的增长,绝味食品表示:“主要系2024年广告宣传费(约2.17亿元)支出增加。”
相比之下,煌上煌在2024年销售费用的涨幅不大,仅为2.23%。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最近三年,绝味食品的投资收益情况表现不佳,成为拖累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2022年至2024年,绝味食品的投资收益分别约为-0.94亿元、-1.16亿元、-1.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过3.7亿元。
煌上煌2024年投资收益为正数,金额在百万级。不过,2024年,煌上煌子公司真真老老合作方仓储火灾造成的存货损失1616.98万元以及商誉减值计提增加1074.99万元等因素,进一步侵蚀了公司的业绩。
周黑鸭每张采购订单的平均消费从2023年的56.9元降至2024年的54.39元,销量则从2023年31453吨降至2024年的26159吨。
绝味食品、周黑鸭和煌上煌作为国内卤味行业的头部企业,曾凭借独特的口味、广泛的门店布局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2024年,三家公司均面临业绩下滑的困境,詹军豪认为,卤味品牌如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等,应持续关注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创新产品口味和种类,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在打造差异化品牌定位方面,可以突出自身的特色产品或服务,强化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以区别于竞争对手。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营销和精准的市场定位,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