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威集团出手2亿,联手“清华系”杀入半导体投资新局
豪威集团全资企业绍兴韦豪拟出资2亿元人民币,认购上海元禾璞华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基金份额,这一消息在11月27日悄然公布,迅速引发市场关注。该基金总规模达10.875亿元,主要聚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未上市企业的股权投资。豪威方面明确表示,此次投资旨在把握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借助专业管理团队资源,拓展投资渠道,增强公司长期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笔交易已通过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批准,无需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也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尽管如此,公告中仍提示了多项风险:基金投资周期长、流动性低,且绍兴韦豪仅占认缴总额的18.39%,对基金决策无控制权和重大影响,存在无法主导项目进展的风险。
元禾璞华背后:陈大同与豪威的“双向奔赴”
如果只看表面,这是一次普通的产业资本参与PE基金的动作。但深入背景你会发现,这场合作远非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更像是一场“老友重逢”的产业默契。
基金管理方——元禾璞华同芯(苏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其核心人物是陈大同,一位在中国半导体圈极具分量的传奇人物。他不仅是美国豪威科技(OmniVision)的创始人之一,还曾创办展讯通信,并长期活跃于北极光创投、华山资本等机构,是典型的“从创业者到投资人”的转型典范。
而如今的豪威集团,正是当年由虞仁荣掌舵的韦尔股份并购北京豪威(即美国豪威科技中国主体)而来。可以说,陈大同既是豪威的“创世元老”,又是推动其回归中国的关键推手之一。如今豪威以LP身份支持由陈大同主导的基金,更像是产业血脉的延续与反哺。
据公开资料,该基金存续期为“4+4”年,可延长两次,重点投向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要求至少70%资金投向该领域,体现出极强的产业导向性。
我看这步棋:不是财务动作,而是战略卡位
说实话,看到豪威这次出资,我第一反应不是“又要砸钱做投资”,而是意识到:这是一次典型的产业资本战略性布局。
豪威近年来营收稳步增长,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39.5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近50%,现金流也相对充裕。在这种背景下拿出2亿元做LP,显然不是为了短期回报。在我看来,它的真正目的有三:
一是锁定未来技术协同点。通过基金触角提前介入潜在标的,在并购、技术合作上占据先机;二是强化与长三角国资及专业机构的关系网络——本次合作方包括上海国投、张江高科、宁波前湾新区等地方资本,意味着豪威正在融入更广泛的区域产业生态;三是借力陈大同的行业判断力,降低自身直接投资的试错成本。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当前股价处于中轨偏下位置,主力虽有净流入迹象,但筹码平均成本仍在133元以上,现价119元左右仍有套牢压力。加上研发费用率下降、自由现金流为负等问题,市场对其长期稳健性存在一定担忧。
但总体来看,这次出资更像是一个信号:豪威不只想做一家芯片制造商,它正试图成为半导体生态的组织者之一。这种从“产品输出”向“生态构建”的跃迁,或许才是它未来真正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