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市值半导体巨头韦尔股份突然更名。
5月19日晚间,韦尔股份(603501.SH)发布公告称,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拟更名为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从“韦尔股份”变更为“豪威集团”,证券代码不变。
对于变更的原因,公告显示,韦尔股份于2019年完成了对全球前三大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公司豪威科技的收购,逐步构建了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显示解决方案和模拟解决方案三大业务体系。2024年韦尔股份半导体设计业务中,公司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1.9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74.76%。
“更名是基于公司战略规划及经营业务开展需要,根据公司目前主营产品品牌影响力及产品类型占比所做的调整,有利于更加全面地体现公司的产业布局和实际情况。”韦尔股份在公告中进一步表示,此举准确反映公司未来战略发展方向,便于集团化管理及精细化管控,进一步发挥公司品牌效应及品牌优势,提升市场影响力,同时增加投资者对公司业务情况的理解和投资判断。
记者查询发现,韦尔股份的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已完成更名,统一变更为“豪威集团”。不过公司强调,此次更名尚需经过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向市场监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最终名称以登记机关核准结果为准;证券简称变更事项还需获得上交所审核通过。
公开资料显示,韦尔股份成立于2007年,起初从事半导体产品的分销业务。2013年,韦尔股份整合创始人虞仁荣旗下两家主营分销业务的实体公司香港华清和北京京鸿志,主营业务转变为元器件分销与半导体分立器件两项并重。2014年8月,韦尔股份收购泰合志恒100%股权,业务拓展至SoC芯片领域;2015年,韦尔股份再收购无锡中普微,进一步拓展至射频芯片赛道,2015年,韦尔股份营收同比增长40.89%。
2017年5月,韦尔股份挂牌上市。上市之后,韦尔股份虽然一直致力于扩大芯片业务,但其营收主力却是电子元器件代理及销售。财报显示,2017年及2018年,这项业务营收占比高达69.9%与79.01%。
不过真正的变化发生于2019年,彼时,韦尔股份披露《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摘要(修订稿)》,韦尔股份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25名股东持有的北京豪威85.53%股权、8名股东持有的思比科42.27%股权以及9名股东持有的视信源79.93%股权,同时拟采取询价的方式向不超过10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0亿元,用于标的公司建设项目及支付中介机构费用。其中,韦尔股份拟以33.88元/股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25名股东持有的北京豪威85.53%股权,交易对价130亿元。
根据公开信息,北京豪威成立于2015年,其主要业务由其下属公司美国豪威经营。这家原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在2016年被中国财团以19亿美元私有化后,成为北京豪威全资子公司。
美国豪威在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安防监控等多个高增长领域。值得关注的是,当时北京豪威的市场规模远超韦尔股份,其总资产规模约为后者的5倍,且在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占有率仅次于索尼和三星,位居行业前三。这种“以小吞大”的并购模式,使该交易被市场形象地称为"蛇吞象"案例。
这次战略性并购为韦尔股份带来了显著的业绩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公司净利润环比激增457.1%,达到3.3亿元;CMOS图像传感器业务迅速成为公司核心支柱,2019年即贡献了83.56%的营收。迄今为止,CMOS图像传感器业务仍然是韦尔股份的营收主力。
4月中旬,韦尔股份发布了2024年业绩,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57.31亿元,较上年增长22.41%;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23亿元,较上年增长498.11%。从业务构成来看,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收191.9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4.76%,同比增长23.52%;显示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收10.2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01%,同比减少17.77%;模拟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收14.2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54%,同比增长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