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名科幻IP《三体》为核心,在AI等多种数字科技的赋能下,上海市奉贤区在水一方科幻馆正成为风靡社交媒体的热门打卡点,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商业潜力。
这是风语筑打造“科技+文化+商业”三位一体新型文化空间的标杆运营项目。风语筑董事长李晖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说,全国大部分地方的科技馆都值得用新技术和新理念重做一遍。同时风语筑正联合合作伙伴探索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兴技术融入文旅场景的更多可能性。
“好玩”就是生产力
“好玩的时候,才刚刚开始”,这句刻在风语筑创意大楼进门处墙上的标语,从风语筑成立之初便沿用至今,代表了李晖本人的态度,同时也是风语筑的公司文化和产品内核。
“你只有好奇、有趣、喜欢玩,才能做出吸引人的内容,而不是无聊的内容。”李晖说,好玩是公司希望员工们保持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工作态度,让所有前来看展的观众也都感到开心、觉得好玩。
一时新鲜的好玩也许是容易的,但长期赋能好玩、保持好玩,还能让人们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收获价值,这正是从事数字展示行业的风语筑始终探索的边界。
“传统展陈是一种被动的展示,受众真正想看什么其实跟我们是无关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把这种被动的体验变成一种主动的体验,我们希望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受众打造更沉浸式、主动参与的体验,这样观众可以基于兴趣、基于情绪价值来付出自己的时间,也许不知不觉就消费了一下,这就是一种让大家感到好玩的新模式。”李晖说。
这是风语筑近年来一直在摸索打造的“文化+科技+商业”三位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的核心逻辑。李晖坦言,从最早的建筑规划,到传统的设计展陈,再到打造体验型的新型文化空间,风语筑一直在转型,只有始终保持好玩的创新活力,才能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竞争力。
“一旦成功,我们可能就打开一个新的窗口,看到一个新的世界,公司也就有了新的转型的增长点。”李晖说。
化被动展陈为主动体验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晖特意佩戴了《三体》小说中提到的“地球三体组织”的徽章。李晖本人是《三体》的书迷,但融入了这个热门IP项目的“三体·未来学院”项目并不只是服务于粉丝群体。
李晖向记者介绍,公司在运营这一项目时通过精准化的分析设计,实现了专业性和大众化的需求平衡,资深粉丝不会觉得无聊,普通受众也不会觉得艰涩,甚至还能进一步激发了解《三体》的兴趣。这也正是项目正式开馆运营后在社交媒体上口碑爆棚频频出圈的重要因素。
“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技术呈现方式,让科幻小说中的想象力和创意落地,让大家真的可知可感。”李晖表示,全馆运用了精心设计的环境氛围、灯光音效和高仿真场景模拟手段,构建沉浸式宇宙空间体验环境;采用体感互动、数据可视化、AR、XR、AIGC等各类先进的展示技术,集视、听、触于一体,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感官和情绪。团队还参考了游戏的激励逻辑,为项目设计了通关测试,观众以学员身份参与其中,不知不觉接受三体知识。
充分考虑了受众需求、情绪以及体验,用科技打造一场酣畅淋漓的体验剧场,李晖认为,在情绪消费和体验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文旅行业要向这一方向转型迈进,这样的文化空间和文化消费也更有生命力。
在李晖看来,国内大部分地方的文化馆、科技馆都值得用这种方法重新来做一遍。“我们希望为每个城市打造专属的新型文化空间,用最新的科技手段赋予当地文化内容新的生命力,同时也能做好运营和商业化闭环。”
最大限度拥抱新技术
在李晖看来,数字展陈行业不仅仅要站在新技术的最前沿,还要拥有强大的技术转译能力——让不同的技术真正转化为体验场景,让观众在场景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风语筑创意大楼二层的数字展示中心就是一座集现代高科技声光电技术的多维立体展示馆,馆内精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展陈技术,如虚拟现实、数字沙盘、5D影院、超长高清无缝触摸屏、非触摸互动投影、互动飞屏等,多角度体现风语筑如何将技术革新应用于文化空间。
采访之余,记者体验了风语筑开发的近年来颇受好评的VR大空间项目《梦回圆明园》。依托全球领先的虚拟引擎与LBSS大空间追踪系统,该项目1:1毫米级精准还原了圆明园鼎盛时期的宫殿、园林与生活场景,在虚拟导游的带领下,半小时内“移步换景”,这座世界园林的建筑空间和生活场景细节一一展现在眼前。
李晖表示,未来可以进一步融入AI大模型的能力,这样《梦回圆明园》中的导游角色可以更加智能,不仅仅是引领和陈述,还可以跟受众充分互动,带来更个性化的游览体验。
除了AI,李晖还非常关注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技术迭代进展。今年3月,风语筑宣布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AI眼镜等终端在文旅场景的落地应用,重塑“人—机—空间”交互关系。记者了解到,风语筑与人形机器人公司松延动力已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与数字场景的深度融合,为文旅、数字展示等领域提供领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场景交互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