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杉锂业原大股东上海钢石部分股份司法拍卖完成过户,这一事件终于尘埃落定。5000万股股份被五名自然人买家拍下,总成交金额接近4.5亿元,原持股超10%的大股东上海钢石持股比例骤降至不足1%,彻底退出主要股东行列。这场发生在京东司法拍卖平台的股权变局,不仅标志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一次重大洗牌,也成为了近期股价强势反弹的重要导火索。
从公告来看,2025年10月30日至31日,上海钢石持有的5000万股永杉锂业股票分五笔拍卖成交:魏巍和王梓旭各拿下1500万股,分别出资约1.32亿和1.37亿元;顾斌以9043万元竞得1000万股,赵亮思与张宇则各自以约4500万元获得500万股。到11月17日,这部分股份已完成过户登记,相关质押、司法冻结及标记也同步解除。这意味着,曾经持股10.45%的上海钢石,如今仅剩351.6万股,占比0.69%,其与一致行动人宁波炬泰合计持股比例也从23.69%降至13.93%,控制权早已让位于新实控人吴华新背后的平潭永荣致胜投资。
这一变化背后,我看到的是风险出清的信号
说实话,当我看到这则公告时,第一反应是“靴子落地”。上海钢石此前长期存在高比例质押和司法冻结,一直是悬在公司头上的一把剑。而现在,不仅拍卖完成,连带的担保和司法限制都一并解除,相当于把历史包袱一次性甩掉了。更关键的是,这次引入了五个自然人股东,虽然单个体量不大,但客观上推动了股权多元化,减少了过去集中持股可能带来的治理隐患。
再加上此前宁波炬泰的股权也被司法拍卖并由新主体接手,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吴华新,整个公司的控制权格局已经重塑。而公司顺势推进取消监事会、强化董事会职能等改革,显然是在为新的治理时代铺路。
我为什么觉得短期情绪能被点燃?
别忘了,这家公司还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主营业务虽以钼为主(占七成以上),但锂产品也有一定布局,正处在能源金属赛道里。尽管2025年前三季度亏损1.63亿、营收下滑17%,基本面压力不小,可市场有时候炒的就是预期和转折点。
最近股价两天内从跌势转为涨停,成交额破10亿,技术面MACD金叉,融资余额维持高位——这些都不是偶然。在我看来,正是“风险缓解+治理优化+板块回暖”三重逻辑共振的结果。锂电池板块整体有固态电池等概念催化,叠加自身股权问题出清,资金自然愿意来搏一个反转。
当然,我也清楚,亏损还在持续,主业仍受周期压制,未来能不能真正走出困境,还得看新实控人有没有实质性动作。但我相信,至少现在,这条路算是重新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