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股东按下减持键
永臻股份的两名股东——苏州君联相道和珠海君联嘉茂,打算在未来三个月内减持不超过3%的公司股份。这一动作,对于这家上市刚满5个月的光伏组件企业来说,像是往平静的湖面扔下了一颗石子。
光伏寒冬中的逆行者
这家主营光伏边框和建筑一体化产品的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长了近六成,但净利润却遭遇断崖式下滑。这或许折整个行业的困境:一边是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战,一边是应收账款激增带来的现金流压力。有趣的是,就在业绩公布后不久,国金证券仍维持了"增持"评级。
补充材料中提到的越南基地或许是个亮点。这家海外工厂不仅避开了国内激烈的同质化竞争,还贡献了可观的利润。公司还通过收购切入热管理系统市场,试图在新能源车和数据中心领域开辟第二战场。但这些布局能否对冲主业的疲软,仍是未知数。
减持背后的信号
股东给出的减持理由是"自身资金需求",这种表述看似寻常,却暗含深意。两家机构合计持股9.38%,均为IPO前取得,减持后仍保留6.38%的股份。在股价破发的背景下选择减持,或许反映了资本对行业短期前景的审慎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产业链正经历深度调整。上游硅料、硅片产能严重过剩,下游电站装机量却保持增长。这种结构性矛盾让中游组件企业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永臻股份应收账款占总市值六成以上的状况,更凸显了行业现金流普遍承压的现状。
十字路口的抉择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个故事或许提供了两个观察视角:一方面是企业在行业低谷期的转型尝试,另一方面是机构股东用脚投票的现实考量。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这样的减持动作可能只是开始。
光伏行业的故事从来都不缺少戏剧性——从产能扩张到价格厮杀,从政策红利到优胜劣汰。站在这个时点回望,永臻股份的越南突围和业务多元化,或许正代表着一批中国制造企业在红海市场中寻找蓝海的努力。只是,资本市场留给它们试错的时间还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