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合联于2025年10月22日根据特别授权认购协议发行2413.4万股普通股股份,此次发行为关连交易,已由公司发布公告确认。该动作属于资本运作层面的安排,具体资金用途及认购方背景尚未在公开信息中详细披露。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时点恰逢创新药领域BD(商务拓展)交易密集落地、板块情绪升温之际,市场对相关企业关注度显著提升。
近期创新药BD交易呈现爆发态势。自10月以来,多笔重磅合作接连达成: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签署全球战略合作,总金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普瑞金与Kite达成首付款1.2亿美元、潜在总金额15.2亿美元的合作;维立志博与Dianthus、诺诚健华与Zenas等也陆续公布交易细节。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创新药出海合同总额已超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70%。这一趋势反映出国际医药巨头对中国研发能力的认可,尤其是在双抗、ADC和小核酸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突破。
资本市场反应分化明显。10月22日,A股创新药相关标的出现集体上涨,多瑞医药、哈三联、辰欣药业、亚太药业、昂立康等涨停,圣湘生物、新赣江涨超9%。其中,亚太药业的行情驱动不仅来自板块情绪,更与其自身重大变革密切相关——公司宣布控股股东拟变更为浙江星浩控股,实控人将变为邱中勋,同时拟向新实控人定增募资用于新药研发。值得注意的是,邱中勋为数字化医药平台药兜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具备深厚的产业资源,此次“易主+定增”被视为产业资本深度介入、推动企业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的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辰欣药业的涨停则受到流感季来临、医保目录扩容和市场需求放量三重因素催化。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流感药市场规模已达240亿元,预计2030年接近400亿元,叠加气候变暖导致高发期延长,相关药物采购需求明显上升。此外,2025版医保目录纳入13种抗流感药物,显著提升治疗渗透率预期。
尽管板块整体活跃,但部分头部企业股价表现与交易规模并不完全匹配。信达生物在公布百亿美元级合作后高开低走,当日收盘下跌1.96%,百济神州、荣昌生物等港股创新药企亦出现回调。这表明市场对BD交易的解读正趋于理性,投资者开始关注后续研发进展与商业化落地能力,而非单纯追逐消息刺激。德邦福鑫基金在三季度新买入药明合联,或也反映机构对细分赛道龙头的长期布局意图。
目前尚无明确信息显示美国方面已对中国创新药BD交易实施实质性审查,但潜在政策风险仍存。总体来看,四季度是国际药企BD预算集中释放期,短期内交易热度有望延续,但长期走势仍将取决于临床数据兑现与海外监管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