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3 23:03:22 东方财富iPhone版 发布于 海南
$安井食品(SH603345)$ 据业内人士估计,预制菜有望加强对“防腐剂禁令+冷链升级”的要求,这两项要求预计推高成本15%~30%。该人士表示,中小工厂若无法承担改造费用,或将在国标生效后两年内被并购或退出,而头部品牌有望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市占率。
发表于 2025-09-13 15:09:09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马晓华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届时,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

  这将是预制菜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时代”的关键节点。在罗永浩质疑西贝部分餐品为预制菜,而西贝断然否认引发广泛关注的当下,也倍受瞩目。

  国标过审:先定“定义”,再立“安全线”

  “该标准主要是规定定义和食品安全指标要求。”据一位参与起草的专家透露,草案对预制菜的分类、原料、加工工艺、贮存运输及检验方法作出了统一规定,并首次提出“不添加防腐剂”等强制性指标。与现行141项团体、地方标准相比,国标条款更聚焦“安全底线”,为监管执法提供直接依据。

  广东经验先行:地方标准+智慧监管

  作为全国预制菜产值第一大省,广东已出台8项省级地方标准,并上线全国首个“预制菜”相关标准。

  2025年1月份,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了两项广东省地方标准:《预制菜术语及分类》(标准号为DB44/T 2603—2025)及《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标准号为DB44/T 2602—2025)。

  该文件中的预制菜定义,不仅涵盖了主要原料和预加工方式,还明确其为预包装菜肴产品,并规范了一系列预制菜相关术语。而且,此标准采用原料组成类型、主要原料品种、产品食用方式等多种分类方式,全面涵盖不同类型的预制菜,像主要原料型预制菜、复合型原料预制菜,以及肉制品、水产制品、蛋制品、果蔬制品等。标准着重参考了 “粤菜”相关地方标准,将“煲”“浸”“啫”等粤菜特色烹饪工艺纳入其中,让粤菜的独特魅力能够通过预制菜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则是全国首个以预制菜为标准化对象制定的包装标识地方标准。该标准要求在产品名称上必须标示 “预制菜”或“预制菜肴”,产品名称中提及的某种原料或成分,应标示该种原料或成分的投料量或其在成品中的含量。同时,标准还要求标注食用/烹饪方法,确保消费者能够按照最佳方式准备食物,获得最佳的口感和风味。

  地方市场监管局推动餐饮门店“主动公示”

  正是因为预制菜相关标准尚未出台,消费者对其褒贬不一,任何关于预制菜的舆情对这个领域都颇具杀伤力。

  2025年7月份,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在答复政协提案时明确,将把“明示预制菜使用情况”写入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并指导行业协会制定《公示指南》。这意味着,无论商场快餐还是高端酒楼,只要使用预制菜,都需在菜单、点餐页面或店内显著位置进行标注,违者将被视为“信息不真实”面临处罚。

  “但在推进过程中,餐饮商家参与使用预制菜明示意愿低,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工作存在较大难度。”一位地方市场监管人员表示,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使用预制菜的商家提前告知消费者,对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有重要意义,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餐饮商家抗市场风险能力,推动预制菜生产企业积极研发改良产品,促进预制菜产业良性发展。

  “这次事件,对预制菜行业来讲是坏事也是好事,势必会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促进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尽快出台,同时推进预制菜术语、产品分类等质量标准的推广,加强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衔接,包括依法制定包括产品质量、检验方法与规程等内容的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一位食品领域的专家表示。

  同时他表示,也需要加强对餐饮服务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监管,引导餐饮企业主动公示预制菜使用信息,通过主动公示预制菜使用情况,来加强行业自律,共建良好消费环境。

  不过,使用预制菜明示也还存在尚无法规政策强制性规定要求的情况,前述地方市场监管人员表示,省级层面推动相关立法难度大,仍需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支持。

  而有关预制菜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势必对野蛮生长的行业进行洗牌,成本上涨或成为洗牌的诱因。

  据业内人士估计,预制菜有望加强对“防腐剂禁令+冷链升级”的要求,这两项要求预计推高成本15%~30%。该人士表示,中小工厂若无法承担改造费用,或将在国标生效后两年内被并购或退出,而头部品牌有望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市占率。

  预制菜国标的到来,不仅能给生产企业划出安全“红线”,也将倒逼餐饮业告别“模糊营销”。当“明示”成为法定义务,消费者的选择权才能真正落地,而行业也将加速进入品质与品牌竞争的新阶段。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