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与智元机器人联手设立的早期基金(VC)浮出水面。
11月24日晚,龙旗科技、宁波韵升、宁波华翔三家上市公司相继公告称,公司或子公司拟参与投资上海瓴智新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瓴智新创”),该基金的管理人为珠海高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将主要围绕具身智能产业链相关的创新企业进行投资。
在业内看来,智元机器人之所以与财务资本、产业资本共同投早投小,核心逻辑在于以资本为纽带,“催熟”整个具身智能产业链。由于该产业仍处早期,供应链生态极不成熟,智元通过直接投资上游初创企业,可以倒逼供应商迅速成长,从而助推机器人本体的迭代、落地,构建起上下游协同发力的生态。
瓴智新创LP名单公布
公告显示,作为瓴智新创的有限合伙人,龙旗科技子公司拟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3000万元,占认缴出资总额的23.08%;宁波韵升拟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2000万元,占认缴出资总额的15.38%;宁波华翔子公司拟认缴出资500万元,占认缴出资总额的3.85%。
根据协议,瓴智新创为创业投资基金,原则上投早、投小,将主要对具身智能产业链相关的创新企业进行直接或间接股权投资、准股权投资或从事与投资相关活动。投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游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如伺服系统、电机、控制器、减速器、传感器等;关键软件系统及人工智能算法等;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与集成,及机器人下游应用解决方案等。
瓴智新创的经营期限为10年,自首次交割日起的前5年为合伙企业的投资期。为实现合伙企业投资项目的有序退出,执行事务合伙人可自行决定延长经营期限2次,每次1年。
对于此次参投瓴智新创的用意,三家上市公司表示,公司此次签订的合伙协议有利于帮助公司借助专业投资机构的资源及投资经验,储备优质标的,降低投资风险,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实力。
这三家上市公司此前已进入智元机器人的“朋友圈”,与其存在合作关系。例如,10月9日,智元机器人和龙旗科技发布消息称,双方就工业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开展深度战略合作,龙旗下达数亿元金额的智元精灵G2机器人框架订单,此次合作将部署近千台机器人。
此外,瓴智新创的LP还包括上海瓴智新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武汉高瓴和钧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智元创新(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智元机器人)、李蓓、嘉兴沃赋致欣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
其中,上海瓴智新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于今年6月,由智元机器人与高瓴共同投资。智元机器人、武汉高瓴和钧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高瓴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该基金的出资比例依次为50%、40%和10%。
新增三家上市公司LP后,上述LP的持股比例将有所稀释。李蓓的出资比例将变为34.62%,上海瓴智新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嘉兴沃赋致欣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出资比例将变为7.69%,智元机器人和武汉高瓴和钧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出资比例将分别变为3.85%、3.08%。
智元为何要投早投小?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智元机器人的打法可谓“高举高打”:一方面,在二级市场收购了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另一方面,在一级市场“攻城略地”,扮演起CVC(企业风险投资)的角色。
手握丰厚的现金,无疑是支撑智元机器人发展的最大底气。除了此前入股的腾讯、京东、比亚迪等一众产业资本,智元还获得了跨国企业正大集团、韩国LG电子、韩国未来资产集团等国际产投的战略投资。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CEO邓泰华此前介绍称,即使没有任何业务收入,公司的现金流储备也足以支撑三年的运营。
作为“投资人”,智元机器人的成绩颇为可观。据邓泰华今年8月披露的数据,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内,智元已投资孵化了15个早期项目,并取得了8倍的投资年化收益率。从项目投资时间看,70%为注册轮,20%为种子轮,剩余10%为天使轮。
智元之所以要下重注投早投小,是因为具身智能当前产业生态并不成熟,本体厂商可以与上市公司、初创企业深度绑定,共同“催熟”产业链。
此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等媒体的采访时,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回应称,人形机器人能否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供应链起到决定性作用。“设计和研发代表了上限,但是供应链能力、产能、品质决定行业基础。为什么有些新能源汽车公司的交付能力很强,核心就是供应链有优势。”姚卯青说。
智元大量创始人和核心团队成员均来自实体产业,包括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等。姚卯青称:“我们有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资源积累。现在行业确实处于比较早期,很多零部件需要定制化,这个过程中供应商会走得相对慢一点,智元‘扶着’他们走,倒逼着他们走,给他们更多的资源、技术、生产及质量方面的辅导,这也会帮我们自己变得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