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鼎力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持续稳健增长,营收达66.7亿元,同比增长8.8%,归母净利润15.9亿元,同比增长9.2%。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海外市场受贸易摩擦冲击的背景下,依然实现海外收入大幅增长——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达33.7亿元,同比增长21.3%。与此同时,公司推出无人化高空作业平台系列等差异化产品,切入船舶、轨道交通等新应用场景,打开第二成长曲线。这一系列动作,正在悄然改写市场对这家高空作业平台龙头的认知。
毛利率回暖,经营韧性凸显
从财务数据看,浙江鼎力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5.9%,虽同比微降0.3个百分点,但净利率提升至23.9%,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高端产品结构优化上的成效。单看第三季度,营收23.4亿元,同比增长2.8%;尽管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4.7%,但毛利率环比大幅提升4.1个百分点至36.1%,释放出明显的盈利修复信号。这说明前期因美国加征关税导致的生产发货停滞影响已逐步消化,当前海外发货与销售均已恢复正常。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高机出口整体下滑13.7%的大环境下,浙江鼎力的海外收入仍能逆势增长,足见其在非贸易摩擦市场的布局初见成效。随着美国暂停对中国商品加征24%对等关税,以及“芬太尼关税”取消,外部压力进一步缓解,公司国际化战略有望迎来新一轮加速。
新产品开辟新赛道
我最看好的,其实是浙江鼎力在产品创新上的突破。公司在传统剪叉式、臂式产品基础上,推出了无人化高空作业平台系列,包括船舶喷涂除锈机器人、隧道打孔机器人、玻璃吸盘车等定制化设备,成功将业务延伸至船厂、基建维护、轨道交通等领域。这种从“标准化设备供应商”向“场景化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转型,不仅能增强客户粘性,更重要的是有效分散了对单一行业周期的依赖,构建起更具韧性的增长模型。
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二增长曲线”。当同行还在价格战中内卷时,浙江鼎力已经用技术壁垒打开了新的应用边界。这种差异化竞争策略,远比短期市场份额争夺更有战略价值。
估值仍有空间,筹码趋于集中
目前浙江鼎力股价54.13元,滚动市盈率约15.55倍,显著低于工程机械行业平均29.13倍的水平。结合其20.7亿元(2025年)的预测净利润和持续向好的海外放量趋势,我认为当前估值并未充分反映其全球竞争力和成长潜力。股东方面,户均持股上升至2.76万股,持股市值约35万元,显示筹码正逐步集中,也侧面印证了主力资金的长期看好。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波动、汇率变动以及欧盟“双反”调查仍是潜在扰动因素。但从光大证券维持“增持”评级的态度来看,机构对其基本面的信心依然稳固。
总的来说,浙江鼎力不是一个靠风口起飞的公司,而是在逆境中不断打磨能力、拓展边界的实干派。它让我相信,中国制造的未来不在低价倾销,而在技术突围与全球化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