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勤技术的"多面手"战略见效了?
看到华勤技术最新发布的三季报,作为在电子代工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股民,我得说这家公司的转型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从手机代工起家,现在居然把服务器和汽车电子都做成了新增长点,这种业务多元化在ODM行业里可不多见。
业绩增长的含金量
前三季度近70%的营收增速在代工行业算是相当亮眼,特别是第三季度在芯片供应受影响的情况下,净利润还能环比增长,说明产品结构优化见效了。让我想起早期的立讯精密,也是从单一业务逐步拓展出多条增长曲线。
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毛利率环比提升到8.2%,但相比同业还是偏低。这暴露出代工行业的通病——赚钱靠规模。华勤现在走的路子是:用手机、笔记本这些成熟业务保规模,用服务器、汽车电子这些新业务拉利润。
港股IPO背后的战略考量
公司在这个时点启动港股IPO很有意思。一方面可能是为全球化布局筹措资金,越南、印度、墨西哥三大海外基地都需要持续投入;另一方面,最近AI服务器概念火爆,趁着估值窗口期融资是明智之举。话说回来,A+H架构虽然能拓宽融资渠道,但也对公司的国际化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兴业务的想象空间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汽车电子业务即将突破10亿营收。虽然现在占比还小,但要知道,车载电子的认证周期长、门槛高,一旦进入供应链就很难被替换。华勤能把消费电子积累的制造经验迁移到汽车领域,这个跨界很可能会打开新的估值空间。
不过也要看到,新业务拓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补充材料看,公司收购的易路达虽然补足了"果链"短板,但也带来了十几亿商誉。如果未来业绩对赌不达标,可能会成为拖累。
风险与机遇并存
站在投资者角度,华勤的多元化战略确实降低了单一业务风险,但也要注意几个关键点:一是应收账款增长较快,现金流承压;二是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短期内可能影响利润;三是行业竞争加剧,立讯收购闻泰ODM业务后,行业格局可能生变。
作为观察者,我认为华勤的技术储备和客户结构已经具备了向高端制造转型的基础,但能否真正从"代工龙头"蜕变为"科技平台",还需要看后续研发转化效率和新兴业务的落地情况。各位投资者不妨多给点耐心,让子弹再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