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技巧与资本运作的戏法,在华尔街从未过时,但当“狼来了”的喊声成为惯常,投资者终将用脚投票。
“63亿减持只是零头!药明康德7年套现363亿,机构跑路1200家。” 2025年10月30日,A股开盘不到半小时,药明康德的股东们就遭遇了“晴天霹雳”:股价闪崩暴跌9%,近3000亿市值的医药龙头瞬间蒸发超200亿。这一切的导火索,仅仅是前一晚的一纸公告:公司实控人控制的17名股东,计划减持2%股份,套现63亿元。
而在这之前,药明康德刚刚交出一份表面亮眼的财报: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120.8亿元,同比增长84.8%。如同“狼来了”寓言中那个放羊娃,药明康德在资本市场上的表演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______
01 寓言照进现实,资本戏法背后的“狼来了”逻辑
资本市场的运作本质是信任经济,而药明康德近年来的资本操作却与“狼来了”寓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寓言中的放羊娃为寻开心两次谎喊“狼来了”,消耗了村民的信任,当狼真来时无人救援。
药明康德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恰如现代企业版的“狼来了”。这家小分子龙头CXO企业不仅是一家医药研发公司,更是一家擅长资本运作的上市公司。
回顾药明康德的发展历程,其资本操作节奏与寓言中的情节惊人相似。第一次“狼来了”:2024年11月至2025年10月,药明康德连续四次减持子公司药明合联股份,累计套现约69.5亿港元。
第二次“狼来了”:2025年内,公司通过三次减持药明合联,创利超43亿元。而当下,第三次“狼来了”正在上演:实控人控制的股东计划减持2%股份,套现63亿元。
这三次“呼叫”与寓言结构高度吻合。而当真正的“狼”——即公司治理隐患和地缘政治风险——来临之时,投资者可能已如寓言中的村民一样,对企业的呼救置之不理。
02 资本炼金术,分拆上市与高位套现的循环游戏
药明康德实控人李革的资本运作能力,堪称一场精彩的“炼金术”。从资本运作轨迹看,李革更像是一位资本运作的天才而非传统企业家。
李革将药明康德的主业一分为三,分别为合全药业、药明生物、药明康德。业务分拆后,2015年4月,李革先将合全药业送上新三板试水;2017年又将药明生物送上了港交所;一年后,药明康德先后实现A股、港股上市;2020年,成立4年的药明巨诺也被送上资本市场;2023年11月,从药明生物分拆而来的药明合联登陆港股。
这种“分拆-上市-减持”的循环模式,使李革家族财富持续膨胀,而上市公司则不断失血。自2018年A股上市以来,药明康德已累计减持52次,股东套现总额高达363亿元。相比之下,其上市以来累计净利润仅348亿元——大股东们通过减持“掏空”了公司全部利润。
这种资本操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精准的时机选择能力。药明康德股价从2025年初的34元低点,到近期115元的高点,年内暴涨239%。控股股东恰好选择在两年未减持后的股价高点抛出计划,这种“高位套现”的默契,让27.41万名散户投资者措手不及。
03 信任消耗,投资者为何开始“不再相信”
任何信任的消耗都是渐进的过程,药明康德资本运作的背后是投资者信任的持续流失。截至2025年三季度,1238只基金产品从药明康德前十大股东中消失,机构持股比例骤降4.23个百分点。
机构撤离的背后,是严苛的风控逻辑。一旦个股被标记“地缘政治风险”,机构系统会自动限制买入甚至强制平仓。药明康德在资本市场的身份,已从“核心资产”滑向“限制级”。
信任消耗的表现不仅体现在机构撤离上,更体现在公司治理结构的隐患中。股东结构的高度集中是问题之一:实控人李革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协议掌控23.58%投票权,决策权高度集中。
公司治理问题同样引人关注。2021年,股东上海瀛翊因违规减持28.94亿元被证监会处罚2亿元,成为新《证券法》下首例违规减持案。此外,李革在2023年领取4196万元年薪,位居A股高管榜首,同年公司收入却下降2.7%,薪酬与业绩的倒挂加剧市场对治理机制的质疑。
04 真正的“狼”,地缘政治与业务隐忧下的生存危机
当资本游戏玩到极致,真正的风险来临时,企业将面临何种局面?药明康德面临的“狼”是实实在在的一地缘政治风险与业务结构性隐忧。
药明康德收入高度依赖海外市场,2025年前三季度美国客户贡献收入占比达63.6%。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的阴影始终笼罩,尽管法案立法进程暂缓,但地缘政治风险已成为悬在头上的利剑。
在中国,药明康德曾因国家安全问题受罚。2016年,该公司将5156份中国人生物遗传样本标注为“犬血浆”试图出境,被科技部叫停业务。这一事件触碰了基因安全的红线。
业务层面,公司也存在“单条腿走路”的结构性风险。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增长主要依赖TIDES业务(减肥药相关),收入暴增121.1%。而测试业务收入下降9.74%,生物学业务增速仅6.6%,远低行业水平。
这种依赖单一热点的模式风险极高。全球减肥药研发热度一旦降温,订单可能断崖式下跌。更关键的是,公司激进的产能扩张并未带来效率提升——固定资产从2020年的57.1亿元增至2024年的187.84亿元,但2024年营收反而下降2.73%。
05 寓言启示,资本运作与实体经营的平衡之道
“狼来了”寓言的核心启示是诚信的价值与谎言的代价。在资本市场,这一寓言给予我们哪些现代启示?
资本运作与实体经营之间需要平衡。药明康德账面并不缺钱——截至2025年9月底,公司现金储备达254.76亿元,且近期还以28亿元转让旗下两家子公司股权。公司也公开表示所获现金收益,将用于加速推进全球产能及能力建设,吸引并保留优秀人才。
但资本市场的观察是,这种频繁减持套现与公司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当一家公司将过多精力放在资本运作而非主业经营上,其长期竞争力可能受损。
对于投资者而言,药明康德的案例也提醒需辨别“狼来了”的呼声。资本市场需要建立更加理性的判断标准,不仅关注企业的财务表现,也要审视公司治理结构、地缘政治风险等非财务因素。
对监管层而言,需要进一步完善减持规则,防止大股东通过资本运作“掏空”上市公司利益。2021年上海瀛翊违规减持被罚案例是第一步,但相比28.94亿元的套现金额,2亿元罚款不过是“九牛一毛”,违规成本仍有提升空间。
______
随着1238只基金从药明康德撤离,资本市场正在用脚投票。而药明康德近期宣布平均涨薪12%,试图通过人才投资巩固壁垒,这一举措与频繁减持之间形成的反差,不禁让人思考其长期战略的一致性。
谎言可能带来一时利益,但终究会反噬自身。资本运作可以创造财务收益,但只有真正的价值创造才能赢得持久信任。当资本市场对“狼来了”的故事越发熟悉,企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构建与投资者之间的新型信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