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狂赚84%后突然甩卖28亿资产!CXO巨头这步棋暗藏什么玄机?
当医药外包巨头按下"加速键"
药明康德最近的动作频频,像一位熟练的棋手在调整棋盘上的布局。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大增84%的同时,公司宣布以28亿元出售旗下临床研究子公司,进一步聚焦CRDMO(药物研发生产外包)主业。这一"减法"背后,藏着怎样的战略意图?
业绩亮眼:主业与资本运作双轮驱动
药明康德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显著,部分得益于出售联营企业药明合联股票的收益。这种"投资+主业"的组合拳,让公司在财报季显得游刃有余。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年内第二次上调全年业绩指引,预计2025年整体收入将达435亿至440亿元——这种"越战越勇"的预期调整,往往能提振市场信心。
战略聚焦:从"大而全"到"精而强"
出售临床研究业务(占总营收不足5%)的决定,并非单纯的资产剥离,而是一次战略聚焦。药明康德近年持续优化业务结构,类似此前出售WuXiATU英美业务的操作。这种"瘦身"背后,是对核心CRDMO赛道的加码——尤其是在小分子药物和新兴的TIDES(寡核苷酸/多肽)领域。后者前三季度收入同比暴涨121%,成为增长新引擎。
行业视角:CXO的"马太效应"
药明康德的举措或许反映了医药外包行业的趋势:头部企业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强化优势领域的壁垒。临床CRO领域竞争激烈,而CRDMO尤其是多肽/核酸药物等高门槛业务,更依赖技术和规模优势。这种"强者愈强"的逻辑,可能进一步拉开行业差距。
风险提示:增长的"另一面"
尽管前景乐观,但投资者或许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利润高增长中,投资收益的占比;二是地缘政治对全球化业务的影响(美国市场收入占比超60%)。此外,TIDES业务的爆发能否持续,也需观察下游创新药研发投入的波动。
药明康德的故事,像一场精心设计的"聚焦实验"——砍掉枝蔓,让主干更茁壮。但对于投资者而言,既要看到大树的长势,也需留意土壤的变化。市场的答案,或许藏在下一季的财报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