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前三季净利超120亿,同时宣布28亿元重大资产出售
药明康德在最新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中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8.6亿元,同比增长1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高达120.76亿元,同比大增84.84%,创下公司成立以来的利润新高。与此同时,公司再度上调全年业绩预期,将整体收入目标从此前的425亿~435亿元上调至435亿~440亿元,这是年内第二次上修指引。
更引人关注的是,药明康德同日宣布一项重大资产处置——拟以28亿元基准价,向高瓴投资旗下基金新设主体转让其临床研究服务业务板块的核心资产:康德弘翼和津石医药100%股权。这两家公司主要从事临床CRO服务,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贡献营收约11.6亿元(占公司总收入3.5%),净利润约0.9亿元(占比0.7%)。交易完成后,该部分业务将被划为“终止经营”,所得资金将用于支持公司全球化产能布局。
聚焦CRDMO战略背后的取舍与效率提升
从业绩驱动因素来看,药明康德的强劲增长主要得益于其持续聚焦的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一体化模式。其中,化学业务实现收入259.8亿元,同比增长29.3%,成为最大收入来源。尤为突出的是TIDES业务(寡核苷酸与多肽),受益于减肥药等前沿疗法需求上升,前三季度收入达78.4亿元,同比激增121.1%。在手订单总额达598.8亿元,同比增长41.2%,显示出后续增长动能充足。
不过,临床早期相关业务复苏仍显乏力。测试业务收入微跌0.04%,生物学业务仅录得6.64%的个位数增长。这也解释了为何公司选择剥离临床研究服务这一非核心板块。尽管该业务有一定盈利能力,但与公司主攻的“药物发现+工艺开发+规模化生产”主线协同较弱。此次出售不仅有助于轻装上阵,还能带来可观的一次性收益——初步测算,交易产生的利润预计将超过公司2024年经审计净利润的10%,对2025年全年业绩形成显著增厚。
我看药明康德:战略清晰,估值修复可期
说实话,看到药明康德这份三季报,我是有点惊喜的。单看120.76亿元的净利润和84.84%的增速,已经足够震撼,但这背后更让我看重的是它的战略定力。在全球医药投融资波动的大环境下,药明康德没有盲目扩张,反而主动剥离非核心资产,把资源集中在高毛利、高协同性的CRDMO主线上,这种“断舍离”的决断力,在国内企业中并不多见。
我认为,这次卖给高瓴的不只是两个子公司,更是药明康德对未来方向的明确表态——要做全球创新药产业链中最高效、最可靠的“发动机”,而不是什么都做的“综合服务商”。尤其是在美国客户收入同比增长31.9%、海外收入占比超80%的背景下,这种聚焦策略正在被国际市场用订单投票认可。
虽然当前股价尚未完全反映业绩强度,动态估值也处于历史低位,但我相信,随着自由现金流持续改善和全球化产能释放,药明康德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重修复。只要不偏离CRDMO这条主线,它依然是我心中最具长期竞争力的医药外包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