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前三季度净利润暴增84.84%,突破120.76亿元,同时宣布拟以28亿元向高瓴系转让两家临床研究子公司股权。这一“业绩飙升+资产优化”组合拳背后,是公司全面聚焦CRDMO核心战略的深度推进,也释放出中国医药外包龙头加速全球布局的强烈信号。
业绩高增长背后的双轮驱动
2025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实现营收328.6亿元,同比增长18.6%;归母净利润达120.7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4.84%。我观察到,这一亮眼数据并非单纯来自主业扩张。一方面,公司CRDMO模式持续释放效率红利:化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3%至259.8亿元,其中TIDES(多肽/寡核苷酸)业务更是爆发式增长121.1%,达到78.4亿元,受益于GLP-1类减肥药等商业化项目放量。另一方面,非经常性收益贡献显著——包括出售联营企业药明合联部分股票及本次拟转让子公司带来的利润增厚。据初步测算,此次28亿元股权转让收益预计将超过公司上年度净利润的10%,对2025年业绩形成有力支撑。
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高壁垒领域
此次拟转让的康德弘翼和津石医药主要从事临床研究服务,2025年前九个月合计营收约11.6亿元,占公司总收入3.5%;净利润约0.9亿元,占比仅0.7%。尽管部分子业务盈利,但整体增速低于核心板块。公司将该业务划为“终止经营”,明确传递出战略聚焦信号:集中资源发展药物发现、工艺开发与生产等高附加值环节。此举不仅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回笼资金用于全球化产能建设,如美国米德尔顿基地和瑞士口服制剂中心的投产,进一步巩固其一体化服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接盘方为高瓴投资旗下基金。高瓴长期深耕医疗健康领域,具备产业整合能力,未来或可为该业务带来独立发展空间,而药明康德则轻装上阵,专注更具规模效应和利润率的CRDMO主线。
目前信息有限,还需进一步观察交易最终对价调整机制及后续资金使用细节。但从趋势看,药明康德已连续上调全年收入预期至435亿–440亿元,持续经营业务增速上调至17%–18%,在手订单达598.8亿元,同比增长41.2%,基本面韧性十足。投资者在关注短期利润高增长的同时,也应理性看待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重点关注其核心业务的可持续盈利能力与全球客户结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