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突然宣布作价28亿元出售旗下两家临床研究公司,这一动作看似简单,实则背后暗藏战略重构的深意。我注意到,接盘方背后赫然浮现高瓴投资的身影——这不仅是一次资产剥离,更可能是中国CXO行业格局重塑的重要信号。
聚焦CRDMO:一场主动的战略收缩
根据公告,药明康德全资子公司上海药明拟向上海世和融、上海世和慕转让上海康德弘翼和上海药明津石100%股权,交易对价为28亿元。这两家公司主营临床研究服务业务,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营收约11.6亿元,占集团同期总收入的3.5%,净利润约0.9亿元,占比仅为0.7%。从财务贡献来看,这部分业务体量相对有限。
公司明确表示,此次出售是为了进一步聚焦CRDMO核心业务模式,集中资源发展药物发现、实验室测试及工艺开发与生产服务。近年来,药明康德在TIDES(寡核苷酸/多肽)等新兴领域增长迅猛,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幅高达141.6%,绑定诺和诺德、礼来等全球巨头。相比之下,临床CRO业务虽属产业链一环,但利润率与协同效应可能已不如前端发现与后端生产环节。
高瓴入局:专业化整合的新动向
值得注意的是,受让方上海世和融与上海世和慕均为高瓴投资旗下私募基金为本次交易专门设立的载体。高瓴长期深耕医疗健康赛道,此前已在CRO、CDMO等多个细分领域布局。此次接手药明康德剥离的临床研究资产,表明其看好中国临床试验服务的专业化发展潜力。
我们看到,这不是简单的“买断”,而更像是一次产业链的专业化再分工:药明康德轻装上阵,强化“一体化”平台中的高毛利环节;高瓴则整合优质临床资源,打造独立运营的专业CRO平台。这种“拆分—重组”模式,在全球生物医药服务行业中已有先例,或预示着中国CXO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走向精细化运作阶段。
结合近期市场数据看,药明康德在10月24日单日融资买入达4.74亿元,两融余额升至62.88亿元,处于历史较高分位,显示市场情绪有所回暖。此次资产处置若能优化资本结构,将有助于提升整体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