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盘后,一向被视作医药外包(CXO)行业风向标的药明康德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
财务信息显示,药明康德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96.54亿元,同比增长20.96%;归母净利润36.72亿元,同比增长89.06%。
这是药明康德近三年来首次在第一季度交出双位数增长的“成绩单”。受此消息影响,截至4月29日收盘,药明康德A股报收60.45元,涨4.9%。

在手订单增长近五成
具体来看,截至2025年3月末,药明康德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523.3亿元,同比增长47.1%。其中,来自美国客户收入63.8亿元,同比增长28.4%;欧洲客户13亿元,同比增长26.2%;中国客户收入15.3亿元,同比下降1.3%;其他地区客户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3%。
业务上,TIDES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是今年药明康德业绩大增的“密码”。
药明康德表示,随着去年新增产能逐季度爬坡,TIDES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22.4亿元,同比增长187.6%。
截至2025年3月末,TIDE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05.5%。TIDES研发和制造(D&M,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服务客户数同比提升14%,服务分子数量同比提升25%。公司持续推进泰兴多肽产能建设,预计2025年末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将提升至超10万L。
此外,公司CRDMO业务整体稳中有升。小分子药物发现(“R”,Research)业务为下游持续引流。过去12个月,药明康德共计为客户成功合成并交付超过46万个新化合物,同比增长6%。2025年第一季度R到D转化分子75个。
小分子工艺研发和生产业务第一季度实现业务收入38.5亿元,同比增长13.8%。并且,小分子医药合同研发生产(CDMO)管线持续扩张。2025年第一季度,小分子D&M管线累计新增203个分子。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药明康德小分子D&M管线总数达到3393个,包括75个商业化项目,82个临床III期项目,368个临床Ⅱ期项目,2868个临床前和临床Ⅰ期项目。
其中,商业化和临床Ⅲ期阶段在2025年第一季度合计增加5个项目。小分子产能建设方面,2025年3月,药明康德常州及泰兴原料药基地均以零缺陷成功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检查,预计2025年末小分子原料药反应釜总体积将超4000kL。
CXO预期回暖
近年来,受资本寒冬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CXO作为医药行业“卖水人”的日子并不好过。药明康德一向被视作CXO行业的风向标。2024年,药明康德连续四个季度出现营收、净利双双下滑的局面。
今年第一季度药明康德的强势归来,让业内对CXO板块的预期也有了起色。除药明康德外,港股CXO板块整体回调,凯莱英、维亚生物、药明生物、康龙化成、昭衍新药的股价在4月29日均明显上涨。

对于今年CXO行业的整体展望,兴业证券指出,从经营情况看,2024年前三季度CXO公司业绩端同比仍有一定压力,但是季度间呈现环比提升趋势,毛利率及净利率从2023年第四季度的历史低位已经企稳回升。
2024年以来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明显改善,部分国内头部CXO公司新签订单开始回暖,行业需求端改善将逐渐传导至业绩端,CXO板块2025年业绩复苏值得期待。
“目前CXO行业正处于周期拐点,供给端产能正在出清,未来产能利用率有望触底回升,供需关系改善催化CXO行业进入上升周期。”兴业证券表示。
另从多家CXO企业的一季报来看,均出现业绩回暖的迹象。其中,康龙化成第一季度实现营收30.99亿元,同比增长16.03%;归母净利润3.06亿元,同比增长32.54%。
康龙化成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10%。其中,实验室服务和CMC(小分子CDMO)服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均超过10%。
凯莱英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5.41亿元,同比增长10.10%;归母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15.83%。其中,小分子业务保持稳定发展,收入基本持平,毛利率45.17%。多肽、寡核苷酸、抗体偶联物药物(ADC)等增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80%,毛利率33.05%,较去年同期有较为明显回升。
昭衍新药虽然未能走出行业内卷和生物资产减值的阴影,公司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87亿元,同比下滑11.54%。但好在没有延续去年第一季度亏损的状态,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4111.95万元。

唐菁阳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