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11月14日,渤海轮渡控股股东辽渔集团完成了一项备受关注的股份增持计划。根据公司发布的公告,辽渔集团在一年期间内累计增持渤海轮渡(603167)532.64万股,耗资4598.53万元,占公司总股本的1.14%。此次增持后,辽渔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达1.88亿股,持股比例升至40.18%。这一动作不仅兑现了其去年11月提出的增持承诺,也进一步释放出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信号。
从增持细节来看,辽渔集团原计划在2024年11月15日至2025年11月14日期间,投入4000万至8000万元增持股份,且不设价格区间,完全基于市场判断灵活操作。最终实际增持金额略超下限,但未触及上限,说明执行过程较为稳健,并非集中抢筹,而是采取了分步、理性的买入策略。资金来源方面,采用自有资金与股票回购专项贷款相结合的方式,符合当前政策鼓励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轮渡本身的基本面也为此次增持提供了支撑。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4.28亿元,同比增长1.07%;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5.68%,展现出稳定的盈利韧性。同时,公司持续分红,上市以来累计派现超21亿元,近三年分红近9.24亿元,对长期投资者具备一定吸引力。此外,近期主力资金虽有波动,但广发基金旗下多只产品及国投证券均出现增持或新进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显示出机构层面的信心回暖。
看到这里,我觉得辽渔集团这次的操作并不只是简单的“撑股价”。作为实控人为辽宁省国资委的国有企业,其行为往往带有战略意图。在航运板块整体受关注、国企改革与“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这类增持既是响应政策导向,也是在低位巩固控制权的一种理性选择。而且,当前股价处于压力与支撑之间的震荡区,筹码分散,正是大股东稳步吸筹的好时机。
更重要的是,这种由控股股东主动下场买入的行为,在当下市场环境中尤为珍贵。它传递的不仅是信心,更是一种责任——尤其是在中小投资者容易情绪化波动的时候,这种“用真金白银投票”的方式,比任何口号都更有说服力。
当然,我也清楚,一次增持并不能立刻改变公司的成长曲线。航运业仍面临周期性挑战,客货滚装运输的需求恢复也需要时间。但从长远看,如果控股股东能持续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公司治理、优化资本结构,那么渤海轮渡或许不只是一个区域运输企业,而有可能成为国企价值重塑的一个观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