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155,前脚涨停,后脚公告控制权变更——新亚强这一天的资本大戏,来得又快又猛。
11月25日,新亚强开盘不久便强势封上涨停板,最终收于18.02元/股,涨幅10.01%。就在市场还在猜测是什么催化了这轮上涨时,晚间公告揭晓答案:公司实控人之一初琳与邯郸市城欣股权投资基金签署协议,将其持有的约9442万股股份(占总股本29.90%)以20.76元/股的价格转让,交易总价达19.6亿元。这笔转让完成后,控股股东由初琳变更为城欣基金,实际控制人也从初亚军、初琳父女变更为邯郸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此次转让价格较当日收盘价溢价约15%,若对比前一日收盘价,溢价更是接近26%,足见接盘方的决心与诚意。而城欣基金背后,是由邯郸市国资委通过多层架构实际控制的国资平台,承诺未来7年内不转让控制权、18个月内不减持,也为这场控制权交接增添了稳定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易主”并非毫无征兆。早在今年年初,原总经理兼副董事长的初琳未获董事会提名,悄然退出管理层,被外界视为家族企业交棒节奏生变的信号。而近年来公司业绩也面临压力,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9.05%,归母净利润下滑超两成,行业处于调整期,亟需外部资源注入破局。
国资入主,是退场,也是重启
看到这条消息,我第一反应不是惊讶,而是释然。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在经历上市红利和行业周期起伏后,选择引入地方国资,几乎是当前环境下最现实也最稳妥的路径。
初亚军今年已70岁,女儿初琳虽曾被视为接班人,但今年年初卸任管理层职务,显然内部传承未能顺利落地。与其让企业困在代际交替的不确定性中,不如借力国资提升信用背书、拓宽融资渠道、对接产业资源——这步棋走得理性,甚至有些清醒。
更关键的是,邯郸国资不是空手而来。高达19.6亿元的真金白银投入,叠加长期持股承诺,说明这不是一次财务性投资,而是带有战略整合意图的布局。尤其是在有机硅新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半导体、医药等领域的当下,地方政府对这类“卡脖子”环节的技术型企业出手,符合当前产业政策的大方向。
而对二级市场来说,涨停或许不只是炒作“国资概念”,更是对公司基本面边际改善的投票。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电子级六甲基二硅氮烷实现进口替代、高分红维持股东信心、湖北新项目持续推进,这些都在释放积极信号。如今再加上国资赋能的可能性,想象力空间自然打开。
当然,我也保持一份谨慎。过往不乏“国资接盘后雷声大雨点小”的案例,真正能否带来技术协同、市场拓展和治理优化,仍需观察后续董事会改组、战略规划披露以及实际资源导入情况。
但至少此刻,新亚强的故事不再只是家族企业的守成之路,而是有了更多关于转型与重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