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春风动力(603129)发布公告称,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已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这一消息迅速点燃市场情绪,当日公司股价强势上涨10%,报收253.73元,成交额达6.69亿元,市场关注度显著升温。
本次可转债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1.79亿元,主要用于“年产300万台套摩托车、电动车及核心部件研产配套新建项目”、“营销网络建设”、“信息化系统升级”以及补充流动资金。从审议会议披露的信息看,上交所重点关注了公司在电动两轮车领域的募投项目是否存在产能消化风险,要求公司就行业竞争格局、技术优劣势、成本控制和客户定位等作出说明。这也反映出监管层对公司新能源转型路径的审慎关注。
春风动力成立于1989年,2017年登陆上交所主板,主营业务涵盖大排量摩托车、全地形车(ATV/UTV/SSV)以及新能源电动两轮车。公司在全地形车领域优势显著——2024年销量达16.91万辆,实现收入72.10亿元,同比增长超10%,出口额占国内同类产品比重高达71.89%。在国内200CC以上中大排量摩托车市场,公司销量同样位居第一,龙头地位稳固。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从113.78亿元增长至148.96亿元,归母净利润由7.01亿元攀升至14.15亿元,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这一次,市场为何如此买账?
看到春风动力这次可转债过会引发股价跳涨,说实话我并不意外。在我看来,这不仅是政策审核层面的“通关”,更是市场对公司战略布局的一次投票。尤其在当前传统燃油车增长放缓、新能源渗透加速的背景下,春风动力加码电动两轮车和核心部件产能,显示出其向绿色出行转型的决心。
但我也注意到,监管的提问直指要害:电动两轮车赛道早已是红海,小牛、九号、雅迪等品牌各据一方,春风动力虽有ZHEEO品牌布局,但能否真正打开增量空间仍需观察。此次募资中相当一部分投向电动化产能,未来若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确实存在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风险。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公司过去在中高端摩托车和全地形车市场的品牌力和技术积累,为其跨界提供了支撑。尤其是在运动型、高性能电动车型上,春风有可能走出差异化路线。再加上营销网络和信息化系统的同步升级,整体战略具备协同性。
更直观的是资本市场的反馈——国联基金旗下两只产品重仓持有,基金经理钱文成显然也看好其长期成长逻辑。短期涨幅虽已不小,但我认为,真正的考验不在审核是否通过,而在于接下来的落地执行与市场转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