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支付机构收获来自母公司的“定向支持”。11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上市公司翠微股份近日发布《关于为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其中披露,为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科融通”)提供了2亿元的银行授信担保。这笔资金将满足海科融通融资需求和开展日常业务。
在分析人士看来,海科融通连续出现净亏损状况,背后既有过度依赖传统收单业务的自身掣肘,也是腰部支付机构在行业转型期面临的典型困境。
担保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
根据公告,2025年10月23日,翠微股份与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签订《保证合同》,为控股子公司海科融通在该行申请20000万元的授信额度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间为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
翠微股份对海科融通的持股比例为98.3%。后者注册资本2.558亿元人民币,拥有“支付交易处理Ⅰ类”牌照,也是国内体量较大的收单机构之一。
这并非翠微股份首次为海科融通提供授信担保。2025年来,翠微股份还与渤海银行北京分行、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等签订相关协议,为海科融通累计申请授信金额5.6亿元。截至公告披露日,翠微股份为海科融通实际提供的担保余额累计达4亿元,占翠微股份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8.7%。
一般而言,子公司通常因规模较小或信用评级较低,直接融资难度较大。上市公司提供担保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降低,更愿意向子公司提供贷款或授信额度,从而缓解子公司的资金压力。同时,担保能提升子公司的信用水平,使其以更低的利率获得融资。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对海科融通而言,在当前融资环境趋紧、自身净资产持续缩水的背景下,该担保不仅有效缓解了其流动性压力,保障了基本运营资金需求,为其争取了避免因资金链断裂而步中小机构注销后尘的缓冲期,短期可有效覆盖合规投入、终端维护等刚性支出,保障收单业务基本盘稳定,也向市场传递出母公司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支持信号。
不过,这一动作也有潜在风险。若子公司经营不善或现金流断裂,上市公司需承担代偿义务,可能导致自身财务状况恶化。此外,担保余额需在上市公司财报中披露,可能推高资产负债率,影响投资者对公司偿债能力的评估。
翠微股份对此持乐观态度。公告表示,“本次担保有利于满足控股子公司的融资需求和开展日常业务,公司拥有被担保方的控制权,担保风险处于公司可控制范围之内。被担保方资产负债率超过70%,根据年度经营规划及现金流预测,被担保方具有偿还债务的能力,且本次担保是为了公司控股子公司的日常经营发展需要,有利于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上述担保行为不会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
针对授信资金运用、偿债能力评估等,北京商报记者向海科融通方面进一步采访,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资产负债率超90%
2亿元的银行授信担保,无疑是为缓解海科融通业绩压力。公告一并披露了被担保人,即海科融通的主要财务指标。截至2024年末,海科融通资产总额达12.84亿元,负债总额10.96亿元,资产净额1.88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92亿元,但净亏损3.78亿元。2025年上半年,海科融通资产总额小幅增长至13.77亿元,负债总额增至12.84亿元,营业收入7.25亿元,净利润-0.95亿元。
对比同期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海科融通营收同比微降0.5%,期内同比少亏0.37亿元。
“海科融通近期业绩持续亏损,但近半年亏损程度有所收窄,主要得益于其数字支付的增长。”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评价道。但从年中财务指标来看,其营业收入仅略微超出一点营业成本,再扣除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折扣摊销费等抵减项之后,利润进而转负,一方面表明第三方支付机构仍处于费率“内卷”的激烈竞争当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比起“节流”而言,想方设法“开源”仍是其主要发力方向。
王蓬博补充道,海科融通近期业绩呈现营收与盈利“双杀”、净资产快速缩水的恶化态势,是腰部支付机构在行业转型期的典型困境。从自身层面来看,其过度依赖传统收单业务,且在行业费率下行背景下毛利率骤降,同时成本管控能力薄弱;行业层面,2025年支付市场合规成本预计同比上涨,反洗钱、数据安全等监管要求升级,叠加头部机构通过增资抢占市场,中小机构生存空间持续收窄。
与此同时可以看出,海科融通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已超85%,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93.2%,远高于70%的警戒线。“这说明资产高度杠杆化,偿债能力脆弱,不仅限制了外部融资空间,也大幅抬高了财务风险,一旦现金流断裂,极易引发连锁反应。”王蓬博表示。
因此,除了接受母公司“输血”,如何靠自身摆脱困境,也考验着海科融通的应变能力。苏筱芮建议,在稳住传统支付业务的同时,加强数字支付领域的业务竞争力,通过支付产品研发上新、服务体系打造、商户资源拓展等方式来进一步扩大数字支付交易规模,推动收入规模、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王蓬博则指出,一方面应加速收缩低效业务、优化成本结构,严控非必要开支;另一方面须聚焦支付+场景的深度整合,如发力跨境支付、SaaS服务、商户数字化解决方案等高附加值赛道,摆脱单纯通道依赖。同时,可探索引入战略投资者或推动业务分拆,以盘活资产、补充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