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进股份的大股东要换人了——这不是猜测,而是刚刚坐实的重大变动。2025年10月31日,公司公告宣布:唐佛南、汪大维等创始股东已与唐山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唐山工控”)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及《表决权委托协议》,合计转让11.18%的股份,并将额外14.91%股份的表决权委托出去。一旦完成,唐山工控将成为公司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也将变更为唐山市国资委。这意味着,这家成立于深圳、深耕通信设备领域多年的民营企业,即将迎来“国资入主”的新篇章。
从细节来看,这次交易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分步推进。第一次转让涉及88,055,885股,作价每股10.75元,总价约9.47亿元,资金来源为唐山工控自有资金。更关键的是表决权安排:汪大维将其持有的1.17亿股(占总股本14.91%)表决权全权委托给唐山工控,期限最长至2027年6月30日。这样一来,在股权仅达11.18%的情况下,唐山工控通过表决权叠加,实际可支配的投票权达到26.10%,足以实现有效控制。此外,双方还约定在2026年6月底前推进第二次股份转让,若顺利完成,唐山工控持股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至18.81%,控制权更加稳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系列操作的背后,是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规则的现实约束。由于唐佛南和汪大维均为公司现任董事,每年减持不得超过持股总数的25%,因此无法一次性完成全部股权转让。采用“分期转让+表决权委托”的组合方式,既合规又高效地实现了控制权平稳过渡,显示出交易设计的专业与周密。
看到这里,我其实有些感慨。共进股份作为国内宽带接入终端领域的老牌企业,多年来一直由创始团队主导,如今引入地方国资平台,显然不只是简单的股权变更。在我看来,这背后可能蕴含着更深的战略意图。唐山工控作为唐山市重要的产业投资主体,其接手共进股份,或许意味着公司将被纳入区域产业升级的整体布局中,尤其是在智能制造、新型工业化等领域获得更强的资源支持。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唐山工控明确表示未来12个月内没有改变公司主营业务的计划,也不打算进行重大资产重组,这对稳定市场预期是个积极信号。它传递出一个信息:这次接盘不是财务投资,而是产业整合的开端。对于一家技术积累深厚但近年来增长略显乏力的企业来说,这或许是打开新局面的关键契机。
当然,一切还要看后续进展。目前交易仍需通过国资监管审批、反垄断审查以及交易所合规确认等多项程序,存在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这场控制权的交接已经拉开序幕,共进股份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