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文婧)国际博物馆日之际,在鞋文化博物馆内,00后学生们打磨鞋饰纹样的场景,与3米外AI数字人解析翘头履的虚拟影像形成奇妙共振,也揭开了国民品牌红蜻蜓转型升级的实践密码——在鞋服行业库存高压、实体商业流量焦虑的当下,这家30年历史的企业正以鞋文化博物馆为试验场,探索一条“文化数智破局”路径。
“AI不仅重塑了品牌叙事方式,更是沉淀数字资产的关键。”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蜻蜓”)董事长、鞋文化博物馆主理人钱金波透露,红蜻蜓正在构建行业AI大模型,以30年数据积累为底座,推动博物馆体系升级,形成沉浸式展陈、数字人导览与模块化IP展三大矩阵,让文物在虚实交融中“活态传承”。
据悉,红蜻蜓首创“策展+零售”模块化解决方案,在上海森兰花园城的快闪店中,馆藏作品被转化为国潮IP与潮酷纹样,落实在视觉场景、体验场景中,成为可交互的商业语言,实现了钱金波一直倡导的“从鞋文化到文化鞋”的商业实践。
活动当天,AI主理人与钱金波的虚实对话也引发业界关注。AI数字人不仅能调取30年产品数据库解答技术参数,更能结合用户社交媒体画像推荐搭配方案。这种能力背后,是红蜻蜓近年来积极拥抱数字化的结果:将供应链、消费者行为、文化IP等要素全部纳入智能决策系统。同时,AI并非取代人工,而是构建新生产关系——在终端,导购员与AI组成“人机协作小组”,前者负责情感连接,后者提供数据支持与交互体验,使客单价与客户停留时间大大提升。
这场变革的核心则在于重构制造业价值坐标系。在“情绪价值”消费时代,红蜻蜓将文化要素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使文化成为重构“人货场”关系的操作系统。在“放空”系列入藏仪式上,轻量化老爹鞋成为入馆的第四双藏品,其承载文化要素、潮流风向、用户喜好与供应链密码,这种“文化+科技+情感”的三重赋能,推动行业竞争从“成本比拼”升级至“价值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