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一定与美国签新合同,需观望后续政策和关税调整情况。公司目前考虑将从中东地区继续进口丙烷。”
4月21日,金能科技(603113.SH)对界面新闻称。这家总部位于山东齐河的化工公司,在青岛投建了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目标是打造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丙烷脱氢(PDH)生产基地。丙烷正是该项目的上游重要原材料。
受中美关税风波影响,全球丙烷市场陷入动荡。
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所谓“对等关税”。作为反制措施,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自2025年4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这意味着中国进口丙烷的成本将大幅增加。经济复杂性观察站(OEC) 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液化丙烷进口国。据界面新闻查询海关数据,液体丙烷也是2024年中国进口金额第二大的美国货物,达到111.75亿美元,仅次于转基因黄大豆。
当前,国内需要丙烷为原料的PDH产能已超过2000多万吨。据隆众资讯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中国PDH企业数量达到30家,超八成以采购进口丙烷货为原料,其中采购美国货企业占比在60%以上。
据界面新闻了解,开拓多源货源、调整开工负荷、申请保税、调整加工工艺方式,成为这些PDH企业应对成本压力与供应链风险的重要举措。
金能科技证券部一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称,目前关税政策对该公司业务影响不大,丙烷库存量能用一至两个月。去年,该公司从美国进口丙烷不到200万吨,目前还有剩余。
卫星化学(002648.SZ)董秘办公室表示,公司支持国家在关税问题上的一切决定,将采取多种措施妥善应对。由于卫星化学目前主要的丙烷进口原料都是来自中东,所以暂时没有受到关税影响。
“过去公司丙烷的货源比较灵活,这是由于丙烷是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公司根据市场价格来决定进口来源。”卫星化学称。
丙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态烷烃,属于饱和烃类。其主要来源于天然气处理和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物。在天然气净化过程中,会分离出丙烷等轻烃;石油炼制过程中,通过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等工艺也能得到丙烷。
丙烷的下游产品包括丙烯、丙烯酸、丙醇、异丙醇等。
丙烷产业链对国家化工产业及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产业链具有产品收率高、附加值高、生产稳定性强及延链发展面广等优势,是保障基础化工原料供应的关键。
PDH是高效、低碳的丙烯生产工艺,对实现化工新材料自主可控至关重要。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广泛应用于塑料、医药、农业等领域;丙烯衍生物如丙烯腈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领域,为国家新材料布局提供重要支撑。
2024年,中国丙烷的对外依存度达84%,美国和中东为主要市场。据OEC数据,2024年中国液化丙烷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中,美国以111亿美元位居首位,其次为阿联酋29.8亿美元、卡塔尔14.4亿美元、阿曼11.4亿美元和科威特5.16亿美元。
从进口量看,2024年,中国液化丙烷进口量2923.68万吨,其中来自美国的进口量达1731.59万吨,占比达59.22%。
去年,美国丙烷出口量平均达到创纪录的180万桶/日,创下自197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3月发布的报告称,过去17年,美国丙烷出口量逐年增加,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东亚的需求增加,其中美国对中国的丙烷出口增长了40%。
“这种高依存度的原因在于供需失衡。”金联创丙丁烷分析师郭丽丽告诉界面新闻,尽管国内丙烷产量随炼油能力提升而小幅增长,但下游深加工需求增速更快,叠加炼厂为推进炼油一体化而增加自用比例,导致市场流通的商品量不断萎缩。
但丙烷供应链冲击对中国企业并非致命性。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能全对界面新闻解释称,在2018年的贸易战中,贸易商已展现出较强的资源转换能力,能够通过调整采购渠道缓解供应压力。
他表示,“可通过 ‘串货’ 模式,即由中东等第三国从美国进口丙烷后再转售至中国 。”虽然这会增加一定物流成本,但相较于高额关税的影响仍在可控范围内。
“现在可以继续从中东进口,以及澳大利亚、俄罗斯,还有日韩等国寻求货源。像日韩距离较近,在运输上有一定优势。不过,澳俄日韩整体进口量仍然较小,仅能作为应急补充。”郭丽丽称。
“关税消息刚传出时,国内现货价格大幅上涨,单日吨价涨幅可达两三百元,但清明节假期后价格陆续回调,目前已进入正常运行区间,下游企业也在正常接货。”郭丽丽表示,国内市场已基本回归供需基本面。
隆众资讯分析师王宁表示,4月10日FEI价格(远东进口价格)为8344元/吨,PDH装置利润预计倒挂4844元/吨,美国丙烷进口在中国市场已经完全丧失价格竞争力。
王宁指出,当前中国液化气市场已经没有美国货成交,部分PDH企业转向中东、澳大利亚等地来寻求替代,FEI暂时失去参考价值,中国进口到岸成本以CP计价模式为主。
由于国际换货增多,近期中东地区丙烷价格相对表现坚挺。不过受国际原油连续下行,以及美国丙烷气走跌吸引其他国家采购影响,中东价格同样受到一定牵制。
最新消息显示,特朗普于4月22日在公开场合发表讲话,承认美国目前对自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过高,预计税率将大幅降低。
当前美国丙烷市场情况不容乐观。
据《华尔街日报》4月18日报道称,自美中贸易战爆发以来,美国丙烷价格已下跌15%,而将丙烷运往出口市场的油轮价格也大幅下跌。
花旗集团表示,美国出口商正在欧洲寻找新的买家。独立研究和能源情报公司Rystad称,如果价格进一步下跌,印度可能成为另一个潜在市场。
能源研究公司East Daley Analytics的分析师朱利安·伦顿(Julian Renton)近期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称:“中国无法取代美国丙烷,美国也无法取代中国对丙烷的需求。这两个市场紧密相连,无法割裂。”
另一方面,当前这一市场环境将促使国内化工格局重塑。
据王宁表示,当前国内多数PDH企业库存尚能维持到4月底甚至5月底,库存尚有一定缓冲期,若后续无法快速切换货源,5月底开工水平或跌破五成,若这一开工率成为常态,以丙烯为原料的下游联产企业或出现同步停工,或者寻求其他丙烯货源情况。
“随着国际原油走跌,已有企业选择提升以石脑油为原料的裂解装置开工负荷。石脑油制烯烃、煤制烯烃利润均优于PDH装置。”王宁说。
当前,煤制烯烃已成为国内生产烯烃的重要工艺技术之一,多个示范项目在建。4月13日,神华包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开工;4月15日,中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内蒙古)有限公司大路80万吨/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开工。
据郭丽丽介绍,目前生产丙烯的主流工艺有三种,包括油制、煤制和PDH。“如果PDH原料不足且利润持续亏损,后期可能会有一些小型装置关停,进而转向使用其他工艺。”
卓创资讯资深LPG分析师刘贵丞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多数企业难以完成原料替代。但是像主营炼化企业且具备乙烯裂解装置的炼化企业存在可行性。它们本身拥有石脑油资源,且也生产液化气。当液化气供应短缺、价格高企时,这些企业可以考虑将原料切换为石脑油。
过去,因原料单一、工艺流程短、产品收率高、副产品少等优势,PDH装置迅猛发展。截至2024年底,国内PDH装置的总产能已达到2397.5万吨/年,主要集中在华东、山东、华南、华北及东北地区。
化工行业独立研究员赵镇建议,首先,PDH企业可以积极争取豁免权益。其次,如果进口美国丙烷加工生产丙烯,可以申请来料加工模式,以及在保税区进行加工生产,这需要PDH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来料加工是一种国际贸易方式,指进口料件由境外企业提供,经营企业无需付汇进口,按照境外企业要求进行加工或装配,只收取加工费,制成品由境外企业销售 。
他还提出,PDH企业应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以抵消关税成本增长,如废水处理成本的下降,对于PDH企业将会带来5%-6%的加工成本降低,电费成本的降低,可能带来10%左右的加工成本下降。
金能科技表示,其同时向有关部门申请减免丙烷进口关税,正在提意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