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业务承压,东方材料算力转型步履蹒跚
东方材料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其主营业务包装油墨、聚氨酯胶粘剂等产品正面临量价齐跌的困境。作为可口可乐、康师傅等巨头的供应商,公司核心产品售价同比下滑约6%-7%,而原材料价格降幅更大,这种"剪刀差"或许暗示着下游需求疲软下的激烈市场竞争。更值得玩味的是,公司电子油墨销量逆势微增,但收入占比仍不足5%,难以扭转整体颓势。
算力业务:新故事还是新包袱?
在传统化工业务增长乏力之际,东方材料将目光投向了算力租赁这一热门赛道。三季报中首次披露的算力业务贡献了6%的收入,但细看补充材料会发现,这项新业务目前仅有中国移动六安分公司和商汤科技两家客户,且上半年曾被交易所问询采购集中度问题。克石化公司白皮书提到的液冷技术节能优势,与东方材料固定资产激增131%的投入形成微妙呼应,但技术路径的差异和客户拓展的缓慢,让这场转型显得前路未卜。
董事会暗流涌动
公司治理层面的动荡同样引人关注。实控人许广彬持股比例已从上市初期的30%骤降至1.34%,在近期组织架构调整议案中,他与三位董事集体投出弃权票,直指"缺乏战略依据"。这种管理层分歧与证券之星报道中"应收账款/利润比达902%"的财务风险相互印证,或许解释了为何公司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超60%,却能在10月28日获得近900万元主力资金净买入——市场正在传统业务的低估值与转型想象空间之间反复权衡。
行业镜鉴:油墨与颜料的冰火两重天
对比同处化工板块的百合花,两家企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百合花凭借永固黄等高端颜料产品,在杭州扩建年产17亿元的新基地,其产品价格跌幅(1.6%-4.5%)远小于东方材料,印证了补充材料中"高性能有机颜料需求回暖"的判断。而印刷油墨行业分析指出的数码喷墨技术替代趋势,或许正是东方材料急于跨界求变的深层动因。
当传统化工企业站在转型十字路口,东方材料的困境并非个案。其算力业务能否复制中石油碳氢冷却液的技术突破,还是沦为又一场"蹭热点"的资本游戏?投资者或许需要更关注公司后续的客户拓展能力与技术落地实效,而非简单的概念标签。毕竟,在原材料价格普降的背景下,那些能守住毛利率的企业,往往才是细分领域的真正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