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方材料的MCP战略布局:技术中立下的生态构建
东方材料通过全资子公司东方超算,在MCP(模型上下文协议)领域展开深度布局,其核心产品“东方六合”MCP服务平台作为国内首个技术中立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正对标国际领先的Anthropic MCP协议,致力于打通大模型与外部工具的协同壁垒。用户可通过“MCP server.ai”域名直接访问,可实现即插即用的智能工具调用,无需绑定单一技术路线,这一特性使其成为连接不同技术阵营的关键枢纽。
值得关注的是,市场评价维度正从“MCP Clients(客户端)”转向“MCP Server(服务端)”——正如过去评价一款App的价值需看用户流量,未来AI工具的竞争力将取决于“AI流量”:即是否接入MCP协议、被各类Agent调用的频次高低。东方材料的“东方六合”平台正是通过服务端生态的构建,将工具调用量转化为可量化的“AI流量”——平台整合13家数据中心资源,搭建全国一体化算力调度平台,日均服务调用量超100万次,其中政务云MCP接口调用量环比增长400%,这种“流量”不仅是技术兼容性的体现,更通过API调用、算力服务等模式形成商业化变现路径。
平台覆盖AI绘图、联网搜索、数据整合等标准化服务,支持跨技术路线、多模型的协同开发,兼容阿里云、华为昇腾等主流框架及DeepSeek、Gemini等国内外大模型,满足政务、金融、工业等多场景需求,且已入选国家级AI协同创新平台,获得政策与行业的双重背书。这种“技术中立+生态开放”的模式,使其成为汇聚“AI流量”的核心枢纽。
二、与DeepSeek的轻量化生态联动:开源框架下的技术适配
在MCP生态的拓展中,东方材料与DeepSeek(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公司)。东方超算在其应用商店“AppMall”上架了DeepSeek-R1-Distill模型,该模型基于DeepSeek开源的MIT协议,允许第三方平台在合规范围内集成使用。东方材料利用开源生态丰富自身模型库的举措,为用户提供更多元的选择,本质上是通过吸纳优质模型提升平台“AI流量”的吸引力。
此外,东方超算发布的新款CalcDoneE800智算一体机,支持DeepSeek端侧私有化部署,满足企业对数据隐私和低延迟的需求(如内部智能客服、数据分析)。此类技术适配仍体现了其平台“兼容并蓄”的定位——通过硬件与模型的协同,进一步扩大可调用的“AI工具池”,增强平台对Agent开发者和企业用户的粘性。
三、MCP生态的未来价值:从工具整合到“AI流量”变现
东方材料的MCP布局本质上是在AI技术碎片化趋势下,构建一个中立的“技术翻译层”——通过统一协议标准,让不同厂商的大模型、算力资源、行业数据实现无缝对接。这种定位使其既避免了与单一技术巨头的正面竞争,又能以“AI流量枢纽”角色吸引多方参与者:
• 对开发者而言,平台提供“即插即用”的工具调用(如通过MCP server.ai域名访问),降低了开发门槛,开发者无需自建底层模型,只需聚焦应用层创新,即可通过平台流量实现分成;
• 对企业而言,可按需调用多模型能力,避免技术绑定,同时通过平台算力调度优化成本(如政务场景中整合政府数据与第三方工具,工业场景中连接私有模型与公共算力);
• 对东方材料而言,“AI流量”的积累意味着API调用费、算力服务费、模型分成等多元收入模式。例如,平台目前服务覆盖2400余家企业,协议兼容性测试市占率达61%,这些“流量”基础为其商业化提供了想象空间。
平台则通过吸纳开源生态提升“工具池”丰富度,形成“流量-工具-变现”的正向循环。这种模式与互联网时代“流量即价值”的逻辑一脉相承,只不过将场景从C端用户迁移至AI时代的Agent调用与企业服务。
结语
东方材料在MCP领域的探索中,市场关注点从“客户端”到“服务端”的转变,本质是对AI时代“基础设施价值”的重估——当“AI流量”成为衡量工具价值的核心指标,东方材料通过技术中立性、生态兼容性和先发优势,正试图在国内MCP市场建立“流量枢纽”地位。印证了其通过整合多元技术生态扩大“流量入口”的战略逻辑。未来,随着MCP协议在跨模型协同、行业解决方案中的价值进一步释放,公司能否将“AI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壁垒,取决于其在算力调度效率、场景落地深度和生态运营能力上的持续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