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概况与研究背景
润达医疗(603108.SH)作为国内医学实验室综合服务商,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公司治理危机。2025年10月22日,公司发布公告称,股东刘辉先生持有的18,994,771股和朱文怡女士持有的1,189,056股被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冻结,冻结期限自2025年10月20日至2028年10月19日 。与此同时,刘辉和朱文怡母子二人计划自2025年10月30日起至2026年1月29日减持不超过1800万股,占总股本2.99% 。
在公司业绩持续下滑的背景下,视频号"怼天怼地怼董秘"公开建议董事会撤换总经理刘辉,理由是其频繁的股份变动和被冻结情况使其无法安心经营公司 。这一建议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也将润达医疗的内部治理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本研究将从刘辉的持股变动情况、公司治理结构、业绩表现、各方博弈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对撤换总经理的可能性进行全面评估。
二、刘辉持股变动与股份冻结情况分析
2.1 刘辉持股变动时间线
刘辉的持股变动呈现出明显的持续减持特征。根据公司公告,刘辉和其母亲朱文怡(一致行动人)的持股变化如下:
2023年11月前,刘辉持有42,028,771股,占总股本7.25%;朱文怡持有54,938,408股,占总股本9.48%,两人合计持股16.95% 。
2024年6月完成减持,刘辉减持10,500,000股(占总股本1.76%),朱文怡减持6,420,000股(占总股本1.07%),合计套现2.56亿元 。减持后,两人持股比例均降至5.26%左右 。
2025年2月,刘辉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减持230万股,交易价格13.435元/股,套现约3090万元 。
截至2025年10月21日,刘辉持有31,528,771股,占总股本5.22%;朱文怡持有31,518,408股,占总股本5.22%,两人合计持股10.44% 。
从时间线可以看出,刘辉和朱文怡自2019年失去公司控制权后,一直在持续减持股份,累计减持比例超过6%,套现金额超过5亿元。这种持续的减持行为,确实可能影响市场对管理层稳定性的信心。
2.2 股份被冻结的具体情况
刘辉的股份被冻结并非首次。根据公开信息,其股份被冻结的情况如下:
2022年7-8月,刘辉股份首次被大规模冻结:
- 2022年7月5日,被法院冻结15,856,269股
- 2022年8月5日,被法院冻结2,912,502股、司法标记14,700,000股
- 轮候冻结3,600,000股
- 合计占总股本5.78%
2023年1月,新增冻结:
- 被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冻结2,270,000股(0.39%)
- 被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冻结23,260,000股(4.01%),司法标记原因均为"合同纠纷的诉前保全"
2025年10月最新冻结:
- 被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冻结18,994,771股
- 累计冻结21,898,771股,占其持股总数的69.46%,占公司总股本的3.63%
- 冻结期限:2025年10月20日至2028年10月19日
值得注意的是,刘辉至今未收到相关法律文书,这意味着具体的债务纠纷原因尚不明确 。从历史冻结情况看,主要原因是"合同纠纷",可能涉及个人债务、担保责任或其他经济纠纷。
2.3 股份冻结和减持对经营的潜在影响
刘辉目前的持股状况呈现三个特点:
1. 持股比例持续下降:从最高时的7.25%降至5.22%
2. 被冻结比例极高:69.46%的股份被司法冻结
3. 剩余可流通股份仅10,000,000股左右(扣除冻结部分)
这种状况确实可能对其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第一,财务压力增大。大量股份被冻结可能意味着刘辉面临较大的债务压力,需要通过减持来缓解资金困境。2025年10月9日的减持公告明确说明减持原因是"个人资金需求"。
第二,决策独立性受限。作为总经理,刘辉需要在公司重大决策中保持独立性。但高额的个人债务和频繁的股份变动,可能使其在决策时更多考虑个人利益而非公司长远发展。
第三,市场信心受损。频繁的股份冻结和减持行为,会让投资者质疑管理层的稳定性和公司的发展前景。2025年10月23日,公司股价已下跌1.6% 。
三、公司治理结构与撤换程序分析
3.1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润达医疗的股权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杭州市拱墅区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拱墅国投)为公司控股股东,持股19.22%(116,000,000股),实际控制人为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 。
相比之下,刘辉和朱文怡虽然合计持股10.44%,但已不再是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拱墅国投通过直接持股和接受其他股东表决权委托,合计拥有超过26%的表决权,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
这种股权结构为撤换总经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因为控股股东可以通过影响董事会来推动这一决定。
3.2 董事会组成与决策机制
根据《董事会议事规则》,润达医疗第五届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 :
- 独立董事4名:王晶晶、何嘉、CHAN HWANG TONG、冯国富
- 非独立董事6名:张诚栩(董事长)、刘辉(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姚沈杰、周晓兰、陈默、胡震宁
- 职工代表董事1名
董事会下设四个专门委员会 :
1. 审计委员会(5人):王晶晶(主任)、何嘉、CHAN HWANG TONG、刘辉、陈默
2. 提名委员会(5人):何嘉(主任)、王晶晶、冯国富、刘辉、周晓兰
3.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5人):何嘉(主任)、王晶晶、冯国富、刘辉、周晓兰
4. 战略委员会(5人):张诚栩(主任)、刘辉、胡震宁、CHAN HWANG TONG、冯国富
值得注意的是,刘辉同时担任四个专门委员会的委员,这种安排在公司治理中较为少见,可能影响决策的独立性。
3.3 总经理任免的法律依据
根据《公司章程》和相关规定,撤换总经理需要遵循以下程序:
第一,法律依据。根据《公司章程》第111条,董事会行使的职权包括:"(九)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董事会秘书、审计负责人;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等高级管理人员;决定上述人员的报酬事项和奖惩事项"。
第二,任免程序 :
1. 提名委员会对总经理人选进行审查
2. 董事会召开会议进行审议
3. 独立董事发表独立意见
4. 董事会进行表决,需全体董事过半数同意
5. 发布任免公告
第三,撤换理由。根据《公司章程》第141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高级管理人员:
-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 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
- 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
- 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虽然刘辉的股份被冻结和减持并不直接构成上述法定免职情形,但根据《公司法》第147条关于高管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的规定,如果其行为损害了公司利益,董事会有权予以撤换。
四、经营业绩与管理表现评估
4.1 近年财务业绩分析
润达医疗的业绩在刘辉任职期间(2019年12月至今)呈现持续下滑态势:
2023年业绩大幅下滑 :
- 营业收入:91.47亿元,同比下降12.84%
- 归母净利润:2.73亿元,同比下降34.58%
- 扣非净利润:1.49亿元,同比下降62.16%
- 毛利率:26.58%,同比下降1.41个百分点
2024年业绩进一步恶化 :
- 营业收入:83.12亿元,同比下降9.13%
- 归母净利润:5528.06万元,同比下降79.77%
- 扣非净利润:3145.65万元,同比下降78.94%
- 毛利率:25.37%,同比下降1.21个百分点
2025年上半年首次出现亏损 :
- 营业收入:34.70亿元,同比下降16.08%
- 归母净利润:-1.21亿元(上年同期盈利9130.61万元)
- 毛利率:20.94%,同比大幅下降
4.2 业绩下滑的深层原因
根据公司披露,业绩下滑主要由以下因素导致:
第一,第三方实验室业务大幅萎缩。2023年第三方实验室业务收入仅2.96亿元,同比下降78.14%,主要因为2022年核酸检测业务基数较高 。
第二,医疗政策环境影响。受医保控费、集采降价等政策影响,医院客户采购意愿下降,新客户拓展困难 。2023年末,公司集约化/区检中心客户数仅409家,增长缓慢。
第三,成本费用刚性。虽然营收下滑,但服务成本、固定资产折旧等固定开支并未减少,导致费用率上升 。
第四,应收账款风险加大。医院回款周期延长,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增加。2024年第三季度单季信用减值损失达1.4亿元 。
4.3 刘辉的战略决策评价
在刘辉任职期间,公司的战略布局呈现几个特点:
1. 从纯流通向综合服务商转型。公司提出从单纯的IVD产品流通向"产品+服务+数字化"综合服务商转型,开发了SIMS系统、LIS系统等数字化产品 。
2. 加大AI医疗布局。与柳药集团合作在智慧药房、智慧医院等领域应用AI技术;与美年健康合作开发"健康小美"AI机器人 。
3. 优化产品结构。推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新产品MQ-3000、糖化血球流水线等;在精准检测领域推出临床质谱解决方案。
然而,这些战略举措并未有效扭转业绩下滑趋势,反而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问题:
- 数字化转型投入大、见效慢
- AI产品尚处于研发阶段,未形成规模化收入
- 新产品市场推广不及预期
五、各方立场与博弈分析
5.1 小股东的诉求与理由
小股东要求撤换刘辉的理由主要包括:
第一,利益冲突风险。刘辉69.46%的股份被冻结,面临巨大的个人债务压力。其计划减持2.99%股份,可能是为了偿还债务。这种状况下,其决策可能更多考虑个人利益而非公司长远发展。
第二,精力分散。处理个人债务纠纷和股份变动事宜,必然会分散其经营管理的精力。小股东认为,一个无法全身心投入公司经营的总经理,难以带领公司走出困境。
第三,合规风险。刘辉曾因未及时披露股份冻结情况被上海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反映出其合规意识不足。在当前监管趋严的环境下,这种风险不容忽视。
5.2 董事会的态度与考量
截至2025年10月23日,董事会尚未就撤换总经理一事发表明确意见。但从几个细节可以看出董事会的态度:
第一,董事长张诚栩的背景。张诚栩于2022年10月接任董事长,年仅35岁,是拱墅国投系的代表 。他的上任本身就体现了控股股东对公司治理的重视。
第二,刘辉仍担任多个委员会委员。在2023年2月的董事会改选中,刘辉不仅继续担任总经理,还被任命为副董事长,并进入所有四个专门委员会 。这表明董事会对其仍有一定信任。
第三,业绩压力下的两难选择。一方面,公司业绩持续下滑,需要有人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在当前困难时期更换总经理,可能加剧经营的不确定性。
5.3 控股股东的潜在立场
作为控股股东,拱墅国投的态度至关重要:
支持撤换的理由:
1. 刘辉的频繁减持和股份冻结影响公司形象
2. 业绩连续下滑,需要通过人事调整提振信心
3. 作为国有股东,需要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
反对撤换的考量:
1. 刘辉是公司创始人之一,对业务熟悉
2. 目前公司处于困难时期,稳定压倒一切
3. 短期内难以找到合适的继任者
从拱墅国投的历史行为看,其在2019年接手公司后,并未立即更换管理层,而是选择了渐进式改革。这表明其更倾向于稳健的管理风格。
5.4 监管层的关注
上海证监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可能的关注点包括:
1. 信息披露合规性。刘辉的股份变动是否及时、准确披露
2. 公司治理规范性。高管任免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3. 投资者保护。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证监局已经就刘辉未及时披露股份冻结事项出具过警示函,这可能会影响监管层对其的信任度。
六、撤换可能性评估与前景展望
6.1 撤换的有利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撤换刘辉总经理职务存在以下有利因素:
第一,程序上可行。根据《公司章程》,董事会有权决定总经理的聘任和解聘,无需股东大会批准。董事会11名董事中,独立董事占4名,拱墅国投系董事占多数,撤换决议通过的可能性较大。
第二,业绩压力提供理由。公司连续三年业绩下滑,2025年上半年更是出现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董事会有充分理由认为需要更换管理层以扭转局面。
第三,控股股东支持。拱墅国投作为控股股东,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如果其认为撤换刘辉符合公司利益,可以通过董事会推动这一决定。
第四,市场呼声较高。小股东的公开呼吁、媒体的关注、股价的下跌,都在向董事会施加压力。在当前环境下,顺应市场呼声可能是明智之举。
6.2 撤换面临的障碍
然而,撤换刘辉也面临诸多障碍:
第一,法律风险。刘辉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如果没有充分的法定理由,可能面临劳动仲裁或诉讼风险。
第二,经营连续性风险。刘辉自2019年担任总经理以来,对公司业务和管理体系最为熟悉。在公司经营困难时期更换总经理,可能加剧经营的不确定性。
第三,人才继任问题。目前董事会和高管团队中,尚未发现明显的总经理继任人选。仓促更换可能导致管理真空。
第四,成本考量。更换总经理涉及经济补偿、股权激励处理等一系列问题,在公司业绩下滑的情况下,这些成本不容忽视。
6.3 可能的解决方案
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现实情况,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案一:刘辉主动辞职
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刘辉可能在董事会的暗示下,以健康、家庭或个人发展为由主动辞职。这样既保全了各方面子,又避免了法律纠纷。公司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并保留其董事或顾问身份。
方案二:调整职务分工
不直接撤换总经理,但调整其职责范围。例如,保留其副董事长职务,但免去总经理职务,由董事长或其他高管接任总经理。这种方式相对温和,有利于平稳过渡。
方案三:设定考核目标
董事会可以与刘辉签订业绩对赌协议,设定明确的业绩目标。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未能实现,则自动离职。这种方式给予了刘辉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也给了董事会一个台阶。
方案四:维持现状
考虑到当前的困难局面,董事会可能选择维持现状,待公司经营有所好转后再考虑人事调整。但这种选择的风险在于,业绩可能继续恶化,届时更换的成本会更高。
6.4 对公司未来的影响
无论最终采取哪种方案,都将对公司产生深远影响:
积极影响:
1. 如果能够更换一个更有能力、更专注的管理者,可能有助于扭转业绩下滑趋势
2. 人事调整可能向市场传递公司改革的决心,提振投资者信心
3. 新的管理团队可能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公司转型升级
消极影响:
1. 管理层变动可能导致部分核心员工流失
2. 短期经营可能受到影响,业绩可能进一步下滑
3. 更换成本和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七、结论与建议
7.1 撤换可能性总结
综合以上分析,小股东要求撤换总经理刘辉的建议存在较大的实现可能性,理由如下:
1. 客观条件具备:刘辉69.46%的股份被冻结,计划减持2.99%,确实存在影响其专心经营的客观因素
2. 业绩压力巨大:公司连续三年业绩下滑,2025年上半年首次亏损,管理层难辞其咎
3. 程序上可行:董事会有权决定总经理任免,控股股东拥有决定权
4. 市场呼声支持:投资者对管理层的质疑声越来越高
但最终能否实现,还取决于以下关键因素:
- 控股股东拱墅国投的最终态度
- 刘辉本人的应对策略
- 董事会的集体决策
- 监管层的态度
7.2 对各方的建议
对小股东:
1. 可以通过征集其他股东支持,形成更大的合力
2. 向董事会提交详细的撤换理由和证据
3. 保持理性,避免过激行为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对董事会:
1. 全面评估刘辉的履职情况,做出客观判断
2. 充分考虑各种方案的利弊,选择最有利于公司的方案
3. 做好与各方的沟通工作,争取理解和支持
对刘辉:
1. 主动向董事会和股东说明情况,消除疑虑
2. 如果确实存在困难,可以考虑主动让贤
3. 无论去留,都应该以公司利益为重
对控股股东:
1. 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2. 可以考虑引入职业经理人,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3. 在人事调整过程中,充分考虑公司的稳定性
7.3 风险提示
本研究基于公开信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