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叶子申记者俞立严)11月15日晚,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福建厦门落幕。业界认为,多部获奖影片凭借优质内容实现口碑与票房双丰收,成为“叫好又叫座”的代表,有力带动背后出品上市公司业绩走强。与此同时,当前影视行业已告别规模扩张的粗放时代,迈入“内容质量+运营效率+生态布局”的综合竞争新阶段。
多部获奖影片背后公司业绩“冲天”
本届金鸡奖参评影片达212部,覆盖主旋律、文艺片、商业巨制等多元类型。
15日晚举办的颁奖典礼上,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奖等20个奖项依次颁出。多部获奖影片凭借优质内容实现口碑与票房双丰收。
《小小的我》堪称本届金鸡奖的一大亮点,易烊千玺凭该片成为金鸡奖史上最年轻“影帝”,截至目前已收获7.65亿元票房。该电影出品方之一横店影视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同比增长1084.8%。
《好东西》一举拿下本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三项重要奖项,累计票房7.21亿元。其出品方上海电影今年以来的业绩也十分亮眼——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101.6%;归母净利润8566.6万元,同比增长123.51%;扣非净利润7986.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0679.37%。据悉,除了《好东西》,上海电影出品的暑期热门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截至目前票房已超过17亿元。
最佳导演奖作品《唐探1900》斩获36.12亿元票房,万达影业、中国电影等出品方共享红利。万达电影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超3倍;中国电影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463.17%。
最佳美术片《哪吒之魔童闹海》是今年的动画电影“爆款”,累计票房高达159.49亿元,直接推动出品方光线传媒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增幅达993.71%。
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副教授张艾弓告诉上证报记者,《小小的我》《好东西》等影片之所以能在收获亮眼票房的同时斩获奖项,关键在于其坚守的“平民化视角”,以“小切口”讲好生活故事,反映社会现象,产生情感共鸣。而《唐探1900》延续了此前积累的IP效应,融入了历史元素和家国情怀,制作精良,形成良好的口碑。
从单一票房依赖到全链价值挖掘
记者发现,多家影视公司业绩飘红背后,除了参投电影作品收获高票房,还与其经营模式转变有关——越来越多公司构建起“内容创作+技术赋能+多元变现”的全产业链盈利生态。
在IP开发方面,万达影业持续深耕“唐探宇宙”,在《唐探1900》中实现悬疑喜剧与年代叙事的创新融合,延续IP生命力。上海电影对《浪浪山小妖怪》的开发更为极致,不仅与40余家企业合作推出800余个衍生SKU,还延伸至无人机秀、主题邮轮等文旅领域,让单一内容IP转化为多元价值载体。
在场景创新方面,万达电影推进“超级娱乐空间”战略,通过“1+2+5”战略版图升级进一步探索多元增长空间;横店影视则在自营饮品“横店味道”、IP衍生品集合店“玩具梦工厂”等业务上持续发力,实现“影院流量”向“消费流量”的转化。
此外,技术创新也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核心竞争力。博纳影业自研的AI与影视融合的智能生产模式,可用于短剧制作、IP电影开发、AI影视垂直应用,及面向行业的电影前后期技术解决方案。中国电影的中影云票务平台覆盖全国87.66%可统计票房影院,1863.4万注册用户形成的流量池,为发行业务提供强力支撑。
中航证券研报认为,短期来看,贺岁档上映与AI制作应用的持续落地将成为电影板块催化因素;中长期而言,AI赋能将重塑行业生态,推动内容生产与商业模式双向升级。
“当前,AI工具在影视行业的应用已崭露头角,尤其在动漫创作领域表现突出。但技术终究是辅助手段,驾驭AI的核心仍在于人本身。”张艾弓说,影视企业唯有坚守创作初心、保持行业自信,深耕人性探索、专注品质提升,才能制作出真正打动观众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