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压器荒”还在持续,而中国厂商正借机猛攻海外市场。江苏华辰董事长张孝金一句“明年肯定继续爆单”,道出了行业现状——订单多到接不完,工人连续数月加班至晚上九、十点,产能已经逼近极限。这场始于AI算力爆发、新能源并网提速和储能需求激增的全球性供需错配,让原本低调的变压器成了能源链上的“卡脖子”环节。交货周期普遍拉长至一年半到两年,部分地区甚至要等两到三年才能拿到设备。
背后逻辑其实不难理解:风电、光伏电站分布偏远,电力需多次升压才能并网,一台机组往往对应多个变压器;再加上新型储能项目密集上马,充电桩尤其是光储充一体化站点快速铺开,对箱式变电站的需求成倍增长。国内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速保持两位数,2024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同比暴增130%,但变压器产能却无法同步跟上——这行讲究技术积淀,扩产不仅要建厂,还得升级设备、培训人才,短期难以“速成”。
江苏华辰今年7月发了4.6亿元可转债,投向智能制造基地和数字化工厂,一期项目最近刚投产,产能直接翻倍。但这只是开始。张孝金透露,数据中心相关变压器需求预计明年下半年才会真正释放,未来五年行业整体产能都跟不上风光储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增长节奏。
说实话,看到这些数据我并不意外。更让我关注的是他们的海外策略。据澎湃新闻报道,国产主变压器在欧美售价是国内的4倍左右,而欧洲大量电网设备已运行40到50年,美国也普遍超期服役。这意味着,一场大规模的电网更新潮正在酝酿。华辰没选择简单出口,而是计划通过“资金+技术+设备”输出模式,在欧洲、中东推动合作建厂,未来三年至少落地三个海外工厂。这种轻资产、重技术的合作方式,既能规避贸易壁垒,又能深度绑定当地市场。
我认为这才是中国制造业进化的正确方向。瑞银预测变压器高景气将持续到2026年,日立能源甚至把电网业务增长预期延长到了2035年。在这个窗口期内,谁能率先完成全球化布局,谁就可能从“供应商”变成“标准制定者”。眼下A股变压器概念指数近两周涨超21%,远超特高压、储能等板块,市场用脚投票给出了答案。江苏华辰当前股价24.69元,成交量稳步放大,显然已有资金提前埋伏。这场电力系统的“隐形革命”,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