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压器荒”愈演愈烈,江苏华辰却逆势扩产、加速出海,抢夺这场能源变革中的关键卡位战。
“市场供不应求,工人连续几个月晚上九十点才下班。”江苏华辰董事长张孝金对澎湃新闻坦言,“明年肯定继续爆单。”这句直白的描述背后,是一场席卷全球的电力基础设施紧张——从AI数据中心到风光储并网,再到充电桩普及,所有高能耗场景最终都指向同一个核心设备:变压器。算力的尽头是电力,电力的尽头是变压器,而如今,这个链条正被产能瓶颈死死卡住。
过去一年半以来,全球变压器交货周期已拉长至18个月到两年,部分地区甚至要等两到三年。瑞银分析指出,中国变压器虽在全球市占率不高,但出口势头迅猛,今年前10个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速达40%。需求端爆发得毫无征兆:AI算力中心用电激增、新能源装机保持两位数增长、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在2024年底相较上年猛增130%。风电光伏因输电距离远、需多次升压,所需变压器数量远超传统电站,进一步推高了需求。
可供给却难以跟上。变压器行业技术壁垒高、生产周期长,新建产能需要厂房和设备投入,无法像消费电子那样快速复制。江苏华辰今年7月发行4.6亿元可转债,用于建设新能源电力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一期项目近日投产,产能直接翻倍。这不是扩张,是抢跑——因为现有产能已经无法承接新增订单。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海外布局野心。张孝金透露,正计划赴西班牙、罗马尼亚考察建厂,未来三年内至少落地三个海外合作工厂,首选欧洲和中东。为什么这么急?欧美电网设备普遍超期服役——欧洲运行40至50年,美国30至40年,而设计寿命仅30年。更新换代的需求正在集中释放。一台国产主变在欧美售价可达国内的4倍,利润空间惊人。华辰想的不是简单卖货,而是以“资金+技术+设备”输出模式,实现本地化生产,真正嵌入全球供应链。
我看到的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制造升级样本。它没有陷入低价竞争,反而凭借技术和响应速度,在高壁垒领域打开缺口。廖启华说得清楚:变压器这类设备有技术门槛,扩张有序,不会轻易出现内卷或价格战。这也意味着,先发者能稳坐高毛利区间。
日立能源将电网业务增长预期延长至2035年,瑞银判断2026年行业仍将处于高景气周期。而A股市场上,变压器概念指数在10月下旬短短半个月涨超21%,远超特高压、储能等板块,资本早已用脚投票。
站在当下看,江苏华辰不只是在扩产,更是在重构自己的定位:从一家区域性变压器制造商,转向具备全球交付能力的能源装备服务商。这一波“变压器荒”,或许正是中国电力设备企业走向世界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