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科技2024年股权激励计划首个行权期的股份将于11月26日上市,合计新增756.85万股A股,涉及743名激励对象。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公司对核心团队的深度绑定,也释放出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信号。
根据公告,此次行权股票来源为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上市流通数量为7,568,532股,均为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行权价格经调整后为29.1848元/份,募集资金总额约2.21亿元,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行权包括公司董事张杰、赵宏伟以及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程谷成,三人各自行权3.75万股,彰显了高管层与公司利益的高度一致。此前,公司在2024年8月启动该激励计划,共向779名员工授予约1,559.3万份股票期权,如今第一个行权期顺利落地,整体执行节奏清晰且高效。
看到这份公告,我第一反应是:这不仅仅是一次常规的股权兑现,更像是一场组织动能的“点火仪式”。743人参与行权,覆盖核心管理、技术及业务骨干,说明激励覆盖面广、落地扎实。相比一些“雷声大、雨点小”的股权激励方案,剑桥科技这次真金白银地把权益落到了实处。而且,行权资金近2.2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虽金额不算巨大,但象征意义更强——员工用自有资金买入公司股份,本身就是一种信任投票。
结合公司近期在光模块领域的迅猛发展来看,这个时间点的行权尤为关键。当前公司正全力推进产能扩张,2025年底光模块年化产能已超230万只,目标2026年底接近500万只。与此同时,1.6T产品已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墨西哥工厂也将于明年一季度投产,海外布局加速。在这样一个高增长、高投入的关键期,稳定核心团队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在我看来,这场股权激励的顺利完成,其实是为接下来的“攻坚战”铺好了路。它不只是财务层面的动作,更是战略协同的一部分。当员工持股成为现实,大家不再是“打工者心态”,而是真正开始以主人翁姿态推动交付、优化效率、抢占客户。特别是在高端光模块这种技术密集、交付紧张的赛道里,组织战斗力往往决定成败。
当然,也要理性看待影响。本次行权仅占总股本2.19%,不会稀释控制权,也不会对公司财务构成重大冲击。但从长期看,若后续几个行权期也能如期达成,这支队伍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可能会成为剑桥科技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隐形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