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9 23:02:00 股吧网页版
超九成收入来自海外 剑桥科技冲刺A+H“AI通信第一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K图 603083_0

  近期,A股硬科技企业掀起赴港上市热潮,赛力斯、紫光股份、晶澳科技等相继宣布启动港股IPO。

  4月29日,剑桥科技(603083.SH)公告称,已于28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若成功登陆港股主板,剑桥科技将成为A股+H股“AI通信第一股”。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剑桥科技实现营收分别为37.84亿元、30.85亿元、36.5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1.71亿元、9496.5万元、1.67亿元。

  专家指出,港股IPO热潮背后,是企业对全球化资本、技术卡位与产业升级的战略需求。然而,伴随海外市场占比超90%及关税政策波动,剑桥科技如何平衡风险与机遇,将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光模块“领衔”

  剑桥科技成立于2006年,2017年11月10日在A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是电信、数通和企业网络的终端设备以及高速光模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2024年按销售收入计,剑桥科技在全球综合光学与无线连接设备(OWCD)行业排名第五,市场份额4.1%。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剑桥科技是全球OWCD行业中率先开发800G及1.6T光模块产品的公司之一,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的800G光模块代表了全球最先进的量产光模块产品,公司的1.6T光模块则是目前业内领先的研究产品之一。

  在技术方面,剑桥科技在业内率先开发出多项重要技术,包括基于硅光调制的光模块技术、专有的线性可插拔光学(LPO)技术、用于共同封装光学技术(仍在开发中)的封装激光及硅光引擎。其高速宽带解决方案能够实现计算集群和用户之间海量数据的高效传输。

  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的XGSPON产品(代表宽带领域最新一代的主流10GPON技术)按货运量计占全球10GPON市场超过30%。公司亦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25GPON的量产,并率先开发50GPON。

  在无线解决方案领域,剑桥科技的产品能够实现计算集群与终端用户之间的高带宽、快传输速度及低网络时延。公司是全球OWCD行业中率先开发并量产Wi-Fi7产品的公司之一。公司还与GoogleFiber合作推出业界首款面向家庭及小型企业主的20G上联Wi-Fi7网关,可提供超过10Gb/s的网络服务,从而增强了高速互连,并提供广泛覆盖。目前,剑桥科技正在对Wi-Fi领域的下一代主流产品Wi-Fi8进行前期研发。

  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剑桥科技实现营收36.52亿元,同比增长18.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约1.67亿元,同比增长75.42%。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宽带接入、无线接入和高速光模块这三大核心业务产品发货量与发货金额的显著增长。

  拆分来看,公司传统优势领域电信宽带业务去年实现营收20.33亿元,同比增长11.25%;无线网络与小基站业务实现营收10.52亿元,同比增长46.47%;高速光模块业务实现营收4.92亿元,同比增长10.04%。

  2025年一季度,剑桥科技实现营业收入8.94亿元,同比增长5.18%;净利润3143.36万元,同比增长21.11%,增长主要源于核心业务发货量与发货金额增长。

  但在业绩增长的同时,记者注意到,剑桥科技一季度净现金流为-1.22亿元,同比下滑139.73%,经营性现金流-1.42亿元,投资性现金流-1.89亿元。

  全球化布局加速

  内部资金压力已然显现,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也给公司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销售区域看,境外市场在剑桥科技营收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且比重持续增加。

  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年末,公司的海外销售额分别占总收入的82.9%、89.3%及92.6%。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剑桥科技的客户群横跨52个国家及地区,当中包括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信营运商、ICT设备提供商、MSO及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随着海外营收占比突破90%,剑桥科技对全球市场的依赖度持续加深,但近期关税政策的波动导致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光通信板块持续走弱。

  部分投资者担忧,加征关税可能导致AI算力建设的成本上升,进而影响相关需求的增长节奏。受此影响,剑桥科技股价也在4月9日创年内新低。

  不过,据央视网报道,当地时间4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谈及对华关税问题时表示,当前对华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同一天,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僵局“难以为继”,高关税不可持续。

  面对关税压力,剑桥科技在一季报明确回应称,目前美国“对等关税”对公司的直接影响很有限。

  剑桥科技表示,过去六年,公司逐步扩大在马来西亚、欧洲和美国的产能。目前,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合作工厂的产能已完全能够满足销往美国的产品的市场需求,公司正按计划加快海外产能提升。公司从马来西亚出口至美国的所有相关产品适用于美国目前的关税豁免。同时,公司国内客户提供的原材料,以及销售至马来西亚的原材料,均享受零关税。

  同时,该公司从中国销售至美国的产品,其绝大部分订单使用 FOB(Free on Board,装运港船上交货)或FCA(Free Carrier,货交承运人)贸易条款,运费及关税由客户承担。少量由公司负责承运及承担关税的产品,公司也已经与客户沟通调整销售价格以覆盖新增关税成本。

  广积粮筑高墙

  全球化布局叠加融资需求,成为剑桥科技加速奔赴国际资本市场的主要催化剂。

  记者注意到,除了剑桥科技之外,今年以来,宁德时代、蓝思科技、赛力斯、紫光股份、晶澳科技等企业相继披露港股IPO计划。

  对于这一现象,4月29日,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港股作为国际资本枢纽,助力企业吸引中东主权基金等长期资本。而且,相较A股,港股巿场审批周期更短、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同时,AI、半导体等领域技术迭代需持续投入,港股为VC/PE提供流动性出口。此外,港股对成长性企业估值更包容”。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硬科技企业加速港股IPO的核心动因可归结为全球化布局、融资效率要求和资本退出选择三点。

  在这一趋势下,多家企业已明确将港股IPO作为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抓手。

  例如,紫光股份公开表示,此举是为了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增强公司在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国际品牌形象。

  同样聚焦国际化布局的还有新能源汽车企业赛力斯。据其招股书披露,公司赴港IPO拟募资金,70%将用于研发,20%用于营销渠道、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10%用于运营资金。业内预计,若港股成功上市,赛力斯将加速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开拓。

  晶澳科技此前亦披露,赴港上市旨在进一步推动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加快市场、供应链、研发三位一体的全球化建设,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形象,提高公司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田利辉进一步指出,这些企业的选择实质上是希望通过港股构建“技术-资本-市场”的闭环生态,这既是中国硬科技参与全球竞争的必要路径,也是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突破”的关键跳板。未来,能否借港股实现技术卡位与资本赋能的双赢,将考验企业的全球化运营能力与战略定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